在廣州白云站的施工現場,施工建設忙中有序,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新春佳節,燈火璀璨,萬家團圓。但在廣州白云站偌大的建設工地上,卻有上千名工人堅守崗位,奮力趕工。
【資料圖】
進入祥瑞兔年,廣東廣州高舉高質量發展大旗,百業齊興,奮發圖強。作為未來亞洲最大的火車站綜合樞紐之一,廣州白云站的建設今年進入沖刺年,為了按期保質完工,建設單位中鐵建工集團春節不“宕機”,繼續加油干。千名建設工人響應號召,自愿放棄回家過年的機會,留在工地加緊趕工。
二期工地上,工人們熱火朝天地趕工。
2023年,廣州白云站的建設進入沖刺年。春節期間,廣州白云站施工現場忙中有序、熱火朝天,有超過1000名參建人員有條不紊地推進工程建設,多點作業,呈現出一派繁忙干事景象。
高處不勝寒,日月來作伴
吃過午飯稍作休息,楊艷就來到工地。她抬頭看了看,隨即戴上手套,手腳麻利地攀上鋼梯。不用1分鐘,她就爬上了40米高空,這里就是她的工作崗位——她是一名塔吊女司機。
塔吊工人楊艷小心翼翼地登上作業器械,臉上露出憨態可掬的笑容。
“剛開始是做小工,正兒八經就是搬磚的,這里做一做,那邊干一干,很不穩定。”說起自己的工作,楊艷笑靨如花,“有一次我干活途中站起來休息一下,抬頭就看見了高空的塔吊,突然就萌發了‘我也能干這個’的念頭。”于是,她就花一筆錢參加了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她順利換崗成功,成為一名塔吊司機。“剛開始上去的時候,心里確實還有點害怕,但是第二次上去就好了,很快就習慣了。”楊艷很滿意自己當初的選擇,“做塔吊工更加穩定,一份合同的時間也更長,基本都要一年半載。”
楊艷今年三十來歲,來自廣西,做塔吊工已近10個年頭,“這么多年參與過八九個項目的建設,廣州白云站是最大的一個工程。”雖然常年在外務工,但這還是楊艷第一次沒有回家過年,家里的兩個兒女一個13歲、一個11歲,是她最大的眷戀。“長年累月總是一個人在空中,說不孤獨不無聊是假的,這時候我就想著兒女們,時間就悄悄過去了。”
塔吊操作室里,工人楊艷將施工原材料從地面吊到指定地點。
趕工特別忙的時候,楊艷甚至吃飯都要在塔吊駕駛室內解決,“其他工友們都在等我把材料吊運到位,我就只好把快餐也吊上來,一邊吃飯一邊操作。”最忙的時候,楊艷在空中連續工作數小時,“感覺太陽和月亮就是我的伙伴,輪流陪我上班。”
廣州白云站二期工地上,工人們正合力搬運和綁扎鋼筋。
鋼鐵叢林中,巧手做裁縫
目前,廣州白云站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正在進行二期工程承軌層、高架層的鋼結構吊裝任務。一片“鋼鐵叢林”中,屈兵正在進行綁扎鋼筋工作,在每兩根鋼筋的交接處,用一條細鐵線綁扎加固,只見他操作嫻熟,手起線落,就像一名“鋼鐵裁縫”,幾乎一秒鐘就“縫”好了一處。
屈兵今年50歲,來自貴州銅仁,和鋼筋已經打了30多年的交道,前年就進駐了廣州白云站施工現場。和楊艷一樣,他也是第一次在工地上過年。“我是主動申請過年加班的。”屈兵憨憨地說,“回家的話,也就是吃吃喝喝打打牌,年就過去了,還不如在工地上多干些活,也算是為國家建設多做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電光雷閃處,與火花共舞
宋英杰是山西人,是一名電焊工,去年才結束了北京豐臺火車站改造工程,剛來廣州白云站才兩個月。“廣州白云站今年就要建設完成,現在進入了沖刺階段,我來的時候就沒打算回家過年,做好了連續加班的準備。”宋英杰說,“來廣州兩個月了,還沒有好好逛逛廣州呢。”
初到廣州,宋英杰最大的感受就是“熱”,“還沒過過這么‘溫暖’的年呢!”見慣了北方冰雪嚴寒的宋英杰笑說,“我的工作是跟電啊、火啊打交道,本來就熱,加上廣州的溫度以及現在工地的趕工氛圍,當真是熱火朝天了!”
“廣州白云站和改造的北京豐臺站一樣,都是現代化智能化的綜合交通樞紐,凝聚高科技含量,我能參與兩個項目的建設,倍感自豪。”宋英杰說,“等工程建好了,我一定要到廣州白云站坐車,好好看看自己參與建造的這座先進火車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慶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實習生胡佳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