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為指導廣州未來城市更新的綱領性規劃,《廣州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下稱《專項規劃》)在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技術手段、開展了哪些專項研究?在2月6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廣州市規劃院總經理助理陳志敏透露,為確保《專項規劃》編制的科學性與可實施性,“我們強調系統規劃思維與底線治理思維,從歷史文化保護、生態修復、功能結構、產業經濟、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多方面著手論證,綜合運用人-地-房-業多元數據,探索一種既立足規劃藍圖又面向規劃實施的綜合型空間規劃治理范式。”
通過對各行政區的現狀摸底調查,摸清用地底盤底數與資源利用特征,形成產業人口畫像,判讀發展特征,為城市更新規劃編制提供基礎支撐。通過項目實施評估、政策成效研判,針對性識別地區發展需求與政策規劃堵點;結合土地市場供需關系研判與區域承載力分析,支撐連片統籌的更新規劃策略,確保城市更新有利于城市功能的綜合提升。
陳志敏表示,規劃銜接“一廊一帶、雙核五級”的總體戰略布局,系統研究,聚焦南沙新區、北部增長極、東部綜合門戶、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提出更新提質策略。實施差異化的分區分類更新引導,一級分區明確總體更新功能導向,二級分區深化更新策略重點。面向具體實施,疊合規劃管控要素與現狀資源本底,研判提出城中村分類更新模式與實施路徑,拆、治、興并舉推動城中村綜合治理改造。
此外,針對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問題,強調夯實城市剛性底線,結合土地收儲、房屋建設、新增人口等情況,綜合研判城市更新推進規模。生態方面,強調協同推進城市更新與水系、山體、耕地整治,逐步清退生態保護紅線內的存量建設用地。歷史保護方面,強調傳承活化協同,要延續傳統風貌,以繡花功夫促進活化利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規資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