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距離午休結束還有8分鐘,陳慧已經回到工廠車間工位,熟練地去掉汗衫產品的肩骨線,“這樣才能讓汗衫肩部平滑不扎肉,為消費者的肩部減負。”利工民的服裝設計定制工高級技師陳慧一邊說話,一邊忙著手中的工作。
看似簡單的汗衫版型,其實需要極高的手藝。在白云區增槎路的一座大樓里,陳慧揮灑了超過20年的青春與汗水,更收獲了百年老字號企業一代又一代傳承的技藝與匠心。“每一件利工民白汗衫背后的47道工序,正是良好口碑背后的高品質體現。”陳慧說。
陳慧口中的“47道工序”,是利工民的多年堅持:每一件汗衫都必須通過車筒、钑衣(埋身)、摺腳、檢驗等47道工序;其中一些關鍵技術需要學工5-10年才能出師。陳慧是技師中的佼佼者,被認為是每一道工序都能熟練操作的“全能選手”。2014年,“陳慧技師創新工作室”成立,重點進行織造改革、質量攻關、產品創新。
“這個怎么回事?問問陳師傅”“這里應該怎么解決?跟陳師傅確認下”,在廠區車間里,陳慧擔當著“終極導師”的角色,因為她對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我已經習慣了一邊核驗成品,一邊隨時解決出現的問題。”陳慧說。
“這里稍微再穩一點,速度放慢些,很好!就這樣。”20多年來,陳慧從不吝于教導新人,還會與年輕人一起探索和研發時尚潮流產品,期望攜老一輩嶺南人的情懷,為新一代年輕人重啟國貨審美的新大門。
作為全國針織行業首家獲國家銀質獎的“中華老字號”,利工民直面傳統制衣產業升級以及技術更新等市場浪潮,篤定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探索之路。“今年是利工民老字號的第100年,我希望還有無數個百年在未來展開。”陳慧如此表達她對未來的期許。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譚偉婷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蘇俊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