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社工聯動繪本老師開展公益課堂。受訪者供圖
在吳嘉慧看來,四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月份。她在廣州市天河區員村街“雙百工程”社工站從事一個新興、小眾的職業——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不久前,她和其他社工幫助一位困難女孩申請提前進入幼兒園;接下來,準備用街道內一家愛心企業的捐贈款項,給三戶困難家庭改造居家生活和學習環境。
“申請提前進入幼兒園”的女孩名為艷婷(化名),和奶奶、父親、母親、姐姐一同生活,因奶奶和父母均為聽力障礙者,家庭交流以手語為主。又因奶奶身體不便,姐姐日常學業較重,她很少出門,而母親心懷愧疚,“沒能把一個充滿聲音和歡快的世界帶給女兒,而且現在還是學語言的關鍵期”。但很快,艷婷身邊多了一群“社工姐姐朋友”。2022年底,吳嘉慧等社工了解到情況后,主動找到艷婷,評估需求、邀請參與樂學繪本角——一個由繪本老師支持,長期開展公益課程的活動。
令吳嘉慧等社工印象深刻的是,這個原本有些怕生的女孩迅速融入了活動。“你要回家了!再不回家,我把你留在社工這里了!”在和社工打成一片后,艷婷徹底喜歡上了姐姐們,對繪本活動回味無窮,甚至跟催促回家的母親邊打手勢邊說,“好啊,再見!”見證這一刻的人們,哭笑不得,但更為欣慰的是,這個孩子開始敞開心扉開口說話,接下來,也會繼續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同時,我們和(艷婷)母親一同制定了提前入幼兒園計劃,從找附近幼兒園,到寫申請書,大家一起行動。現在已成功對接幼兒園。”吳嘉慧分享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但我們希望可以一起解決。”
過去,“有社工”是一個地方公共服務完善的重要標志。但如今,隨著社會需求日益多元和復雜,廣州社工也越來越關注——如何為每一個個體搭建更完整的社會支持網絡,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截至2022年底,廣州全市登記設立的社工機構超過300家,全市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持證社會工作者超過3萬人,建成176個“雙百工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設立村(居)社會工作服務點,并依托社工站全覆蓋設立176個社區慈善(志愿服務)工作站、廣州“公益時間”志愿服務站點,培育488個社區慈善基金。“社工+慈善”,使社工也能更為廣泛地開展募捐等公益慈善活動,發動企業、居民參與項目策劃,回應身邊的需求。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廣州社工機構、“雙百工程”社工站聚焦“一小一老”群體需求,策劃實施居家微改造、圓夢微心愿、社區支持網絡搭建、心理健康服務等專項項目100多個,為“一小一老”群體構建了多元化、有溫度、有力度的服務矩陣和社區保護網絡。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