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即將畢業之際,有幸參加高技能人才的‘省運會’,與其他地區的高手切磋技藝,我感到非常高興。”日前,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落幕,來自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的學生何福輝和搭檔詹吉彬一舉奪得人工智能訓練師項目冠軍,該項目是今年大賽新增的戰略產業新興項目之一。
在人工智能訓練師項目比賽現場,一個智能人臉口罩檢測模型吸引了觀眾目光。模型可以自動識別人臉是否佩戴了口罩,這個模型正是比賽任務之一。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了解到,本次人工智能訓練師競賽任務重、難度大,內容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清洗和標注工具使用、數據標注、智能模型訓練與驗證、智能模型部署及應用共5大模塊,選手需要完成智能人臉口罩檢測模型和智能小車自動駕駛兩個任務。
詹吉彬(左)和何福輝(右)在比賽
“比賽的兩個場景是目前人工智能應用比較多的領域,即人臉識別以及自動駕駛。”項目裁判長寧寧表示,現在數據越來越多,深度學習的模型越來越好。人工智能技術正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比如現在高鐵站可以直接刷身份證跟人臉核驗。而人工智能訓練師在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相當于人工智能的教練,數據采集、模型訓練、模型參數調優,模型輸出等工作都要涉獵。
何福輝這次奪冠的經歷,可謂驚心動魄。在第三天的自動駕駛部署任務上,何福輝設計的模型權重文件非常給力,幾乎是全場最佳。但在最后沙盤驗證的環節,他們卻遇到了突發情況——本來部署好模型的智能小車在實景測試時卻不能正確識別路燈。后來經過排查發現,原來是場館內的人員走動影響了模型的判斷。“我們隨之對模型置信度進行調整,問題順利解決啦。如果平時我們沒有技術經驗的積累,如果比賽現場我們不夠沉著冷靜,恐怕就與這次冠軍失之交臂了。”何福輝說道。
詹吉彬(第一排左)、何福輝(第一排右)上臺領獎
何福輝今年21歲,老家在清遠市連州,他學的專業是計算機網絡應用專業。今年7月,何福輝本打算去企業實習,后來聽到學校領導說有這樣一個比賽的機會,正好他接觸過計算機視覺識別方面的知識,為了再次證明自己,他留了下來。在平時的訓練中,何福輝和搭檔天天圍繞大賽要求,分析競賽重點和難點,并多與教練交流討論,積極解決各種問題。
何福輝曾在智能模型的訓練上遇到困難,這個環節需要完成數據集的采集、清洗、標注、格式轉換、參數配置、模型訓練,每一步都會影響后續模塊的進行。所以在做這個模塊的時候,何福輝唯一能做的就是非常小心又小心,不然會影響后續進程。
何福輝在比賽前就已經找好工作了,以后打算向計算機軟件開發方向發展。“能在即將畢業之際,有幸參加高技能人才的‘省運會’,與其他地區的高手切磋技藝,我非常高興。”何福輝告訴記者,人工智能訓練師是一個新職業、新項目,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通過這幾個月份的學習和備賽,我對計算機如何像人類一樣思考和學習有了全新的了解,對人工智能這個前沿的行業越來越有興趣了。這幾個月在收獲技能之余,我也逐漸感受到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要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努力拼搏每一天更為重要。”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春林、何穎思 通訊員劉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