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龍所在的小區,實行業主自管后面貌變化很大。
記者連日來走訪了解到,廣州有部分小區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配套物業管理公司,而這些小區近年來探索出了業主自我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小區實行業主自管后,一年可以多出來數百萬元的共有資金,這些資金可以全部用于小區公共服務方面,業主們有了更大的協商權和決定權。
與此同時,業主自管模式也是“苦樂參半”,業委會委員們經常要當“和事佬”,協調住戶間的各種家長里短,工作起來并不容易,這種管理模式是否可復制,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
熱心又有空 他主動參與小區管理
市民張金龍所在小區是房改房,一開始是某單位員工宿舍,后來經過確權后成為商品房在市場上銷售。之前,業主們也曾嘗試過聯系物業管理公司,但因為價格沒談妥,小區一直處于無物業管理狀態;隨后在業主委員會的牽頭下,業主們決定進行自管。迄今為止,該小區進行業主自管已經超過10年。
今年快60歲的張金龍是該小區業主委員會成員,他在這里居住了20多年了,因為岳母在這里住習慣了,舍不得熟悉的老街坊,不愿意搬走,所以張金龍也一直住在這個小區里面。而成立業主委員會并非易事,該小區業委會光是成立就花了兩年時間。張金龍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在他看來,業主委員會成立,最難的就是要尋找幾位有熱情、有擔當、有水平、有動員能力的業主代表,這些人在小區業主群中要比較活躍,在業主當中有一定公信力,而且也要愿意牽頭做這件事。
張金龍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平時時間比較自由,當時兒子也已經上高中了?!捌綍r兒子的學習基本上都是他母親在管,我基本上不用管。我之前還組織過這棟樓的羽毛球聯誼賽和新春聯誼會。所以大家都推薦我來牽頭成立業委會?!?/p>
保持公開透明
所有收益都要“顆粒歸公”
而張金龍威望真正提高,是6年前在他帶領下小區成功加裝了電梯。早在10年前,小區的300多戶居民就一直想加裝電梯,但有兩戶一樓和二樓的住戶不同意,覺得裝電梯后會影響自家房屋的視線。后來,張金龍花了3個月時間苦口婆心與這兩戶人家談心,最終由他自己額外拿出10萬元用于補貼這兩戶人家,裝電梯的事才最終談妥。“當時很多老人春節來到我家里,給我帶了老家的土特產,說我幫了小區一個大忙。”
張金龍表示,加裝電梯成功,小區居民高興很好理解,除了讓老人家上下樓更方便了,而且房子就算賣掉,每平方米價格也能提高2000元左右。所以,在最新一期的業主委員會投票中,張金龍被推選為業主委員會委員。
張金龍告訴記者,小區業主自己管理的好處,首先就是居民可以從中獲得實惠。如今,該小區對業主收取物業管理費1元/平方米。每年春節,張金龍還會給每位業主贈送兩包米和油,小區65歲以上的長者每年還能收到生日紅包。“沒有開展自我管理之前,沒想到物業管理每年還能創造出這么多收入。”張金龍介紹,該小區公共停車位、其他收益等收入都歸物業管理處所有,這兩方面的收益甚至比物業管理費還要高。如今一年下來總收益超過100萬元,但每一分錢都要“顆粒歸公”,用在小區建設上。
這些年,該小區的變化十分明顯。過去,這里是開放式小區,連大門都沒有,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后來安上了大門,在公共區域新建了安防系統,安裝了上百個攝像頭,綠化也做得很好,到處郁郁蔥蔥。雖然平時小區里繁瑣的雜事不少,但能夠為小區住戶帶來這么多實打實的好處,大家都感到,小區由業主們自己管理還是非常劃算的。
在張金龍看來,小區業主自己管理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公開透明。“業主委員會從成立開始就說得很清楚,所有公共收入屬于全體業主所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個月都會公開收入明細,接受全體業主的監督;并且有兩位業主獨立擔任監督員,負責監督小區各項費用的支出?!?/p>
小區自管后“煥然一新”
“每花一分錢都經得起考驗”
和張金龍所在的舊小區不同,廣州市也有部分規模不小的商品房小區實行了業主自管。2015年2月,位于廣州市怡樂路的祈樂苑業委會自行組建了物管中心,開始實施業主自管。這個有1400多戶居民的小區也是市內最早實施自我管理的幾個小區之一。近年來,祈樂苑小區成了業主自管的樣本,省內不少小區的業委會都前來取經。
祈樂苑小區業委會主任冼敏強告訴記者,該小區目前每年物業管理收入約為五六百萬元,包括物業管理費、車位費和車輛管理費、其他收益等三個部分。今年11月,該小區剛召開了業主大會,商討是否同意動用共有資金120萬元對小區花園廣場及大門口進行翻新,并對小區部分道路進行翻新。經過這些年的業主自管,該小區所有監控視頻、消防設施均已全部換新,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冼敏強介紹,在小區實行自主管理的前三年中,物業總收入約1200萬元,除去支付物業管理人員的工資外還有幾百萬元結余,這些款項全部用在了小區建設上。該小區物業中心員工包括物業主管全部是業主自聘的,其中業委會共有10位委員,資金統歸業委會調配,物業中心直屬業委會,下設保安部、工程部、清潔部、行政部等部門。而業委會委員全部為兼職,不領取工資。
冼敏強說,小區業主自我管理,所有收入均用來服務小區業主,包括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小區綠化等?!八?,我們每年的物業收益基本上都要力求用完,并且要把錢花好,用在刀刃上。當然,如果到年底還有結余,會放在來年一起使用?!?/p>
說起實行小區業主自管這幾年的心得,冼敏強說,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要公開透明,二是業主委員會要真正擔起責任,全心全意為全體業主服務。
根據該小區共有資金使用和管理辦法,小區聘請工作人員、設施維護等費用,每個月以45萬元為限;業主大會同意業主委員會以單筆金額不超過5萬元,每年支出總金額不超過80萬元的范圍內按照年度預算撥付使用,超過80萬元的,應該提交業主大會表決;業主委員會應該每季度公示共有資金收支情況;業主大會會議應由專有面積占比2/3以上的業主且人數占比2/3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拔覀儚囊婚_始就定下一個目標,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要經得起考驗?!辟魪娬f。
“自管”小區有增多趨勢
當“和事佬”頗為費心
張金龍坦言,他所在的小區實行業主自管,最初其實也是迫于無奈?!爸昂蛶准椅飿I管理公司談過,對方都覺得利潤太低,因為小區設施老舊,物業公司接手后需要投入的資金太多?!?/p>
據介紹,該小區聘請的20多名物業管理人員主要是進行小區的日常管理,任務非常繁重。很多時候,社區居委會和社區黨員在小區管理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今年組織小區群眾前去接種疫苗和做核酸采樣,全部由社區黨員負責,而小區業委會委員全部出動,擔任志愿者?!俺闪I委會就是要為廣大業主服務的,那段時間我們幾名業委會委員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1時,甚至連家屬都發動了。”
張金龍告訴記者,近年來廣州市已經有很多小區開始探索業主自我管理,目前采取該模式的小區有增多的趨勢。首先,很多長期沒有物業管理公司的小區業主逐漸發現,小區里有不少可供開發的資源,如停車場收費等,與其將這些收益交給物業管理公司,不如拿來由業主集體支配;其次,市內一些建成40年以上的舊小區,如今社區公共設施、小區配套設備基本上都到了需要全部更新的地步,物業管理公司一旦接手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而這些小區往往都沒有物業維修基金?!昂苌儆形飿I管理公司愿意接手這類舊小區,即便接管后,最終還是需要小區業主自籌維修資金,有些住戶可能就不愿意了?!币虼?,業主自管這種模式更適合這類面積不大、住戶不算多的小區。
但張金龍坦言,業主自己管理小區也會有煩惱,可謂“苦樂參半”。比如說小區里的垃圾分類回收點設置問題,因為住戶們的不同意見,前后花了他3個月時間才算解決,這也讓張金龍看到了小區業主自管面臨的困難?!爱敗褪吕小钯M心,有些事情實在協商不妥時,就要開業主大會讓大家一起討論,有可能討論到最后,也很難達成2/3以上業主同意的結果。”
他表示,因為是業主自己管理,很多事情只能靠大家自覺。“比如說,小區裝修的問題,有時業主不報備,他開始裝修后我們聽到噪音才去尋找是哪一家在搞裝修;還有一次一位老年住戶突發疾病,剛好小區里車輛停得太滿,救護車進不來,后來只好由老人的兒子背著老人下樓。”
“自管”能否復制有待觀察
“構建和諧小區是共同目標”
“業委會要經常開會,需要投入很多時間,所以多以退休人員為主。隨著年齡增大,他們的精力也有些跟不上。”張金龍也期待著有年輕業主能加入。
冼敏強也表示,小區實行自我管理也面臨著很多現實的考驗。比如,小區業主委員會不是獨立法人,在與外界打交道時就會面臨身份上的困難,一旦出現糾紛,業主委員會因為不具備法人資格也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
廣州市物業管理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有5000多個住宅小區,沒有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數量還沒有統計過,但占比估計不超過10%?!皩嵭袠I主自我管理的小區很多是開放式的,或是以前的單位住房、宿舍樓,或者是房改房,這種住宅區一般都是自己管理的。像20世紀80年代建的一些小區,很多都沒有物業管理,這種狀況也持續到現在;2000年以后建成的小區基本都引進了物業管理公司?!?/p>
該負責人表示,從目前來看,業主自管模式更適合那些只有幾棟樓的、規模不大的中小規模小區,而對那些居住人口眾多,動輒數千上萬人的大型小區來說,還是要由大型物業管理公司來進行管理,由業主自己請幾十人的管理團隊來恐怕很難勝任。“每個小區的情況不同。業主自管也有自管的好處,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比如可以減少業主與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矛盾,業主有更大話事權。但業主委員會的擔子相應地也更重了。”他表示,隨著《廣州市物業管理條例》的實施,未來業主參與小區管理的程度會越來越深入。
廣州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昂鵬也表示,相對于數千個有物業管理公司的小區來看,實行業主自管的小區畢竟是少數,該模式能否復制還有待觀察?!盁o論是業主自管還是請物業公司管理,構建安全、和諧的小區,都是大家的共同目標?!?/p>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