滘口汽車站旁非機動車停車場
整潔的橋底空間,充足的非機動車停車位,停車的時候頭頂一片陰涼——這是市民群眾在剛剛啟用的廣州滘口汽車站旁非機動車停車場停車時的體驗。近年來,電單車、單車等非機動車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給城市道路管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針對非機動車亂象,近日廣州荔灣區(qū)住房和建設局著力開展道路交通整治工作,加強非機動車停車基礎設施配套,截至目前,已在多個道路設置非機動停放區(qū)域,可停放非機動車約8060輛。
以滘口汽車站為例,該車站是荔灣區(qū)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站內有跨省市公路客運班線90條,市內公交班線35條,人流量龐大。荔灣區(qū)住房和建設局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市民選擇騎行非機動車在此換乘,但該處公共停車空間嚴重不足,非機動車被直接停放在人行道上,不僅導致行人通行困難,也經(jīng)常會占用盲道、井蓋等設施。
對此,該局制定了專項整治方案,新建廣佛放射線橋底1200平方米非機動車停車場,方便群眾規(guī)范停放,停車場外部設置3個出入口,內部劃設2米主通道,并整齊地劃設了停車區(qū)域,可停放非機動車約600輛。原本閑置的、雜草叢生的橋底空間被盤活,地面鋪設了平整的陶瓷環(huán)保透水磚,為樹木修建了“安全房屋”,停車時人們能享受到一片陰涼和愜意。
加上一系列整治舉措,滘口汽車站周邊的非機動車停放秩序已有較大改善。一名居民群眾說:“以前趕著去上班,把車隨意停在路邊,在擔心阻礙交通被收車的同時還要擔心車會被偷走。而且,每次下班回來取車也很麻煩,經(jīng)常被其他車卡住。現(xiàn)在有了一個固定的停車場,自己安心了,停車取車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此外,針對芳村大道西建設時間較為久遠,滘口客運站對出人行道出現(xiàn)地磚不平整、井蓋下沉、樹池損壞嚴重的情況,荔灣區(qū)住房和建設局拆除了原來的人行道磚,使用陶瓷環(huán)保型透水磚鋪裝,增強人行道的滲透功能;新增人行道護欄,提高安全保護功能;調平破損井蓋、修整樹池,便利市民通行。
地鐵站出入口、公交車站、學校及重要商貿(mào)區(qū)是非機動車停放的熱門場所,單車、共享單車、電單車在這些地方“齊聚一堂”,非機動車隨意停放于人行道上,不僅令市民通行受阻,也造成了臟亂的市容環(huán)境。為此,荔灣區(qū)住房和建設局重點研究停放需求大的區(qū)域,已劃設了坦尾地鐵站、黃沙地鐵站、沙涌地鐵站及多寶路、泮塘路、中山八路、叢桂路、芳村大道東等道路非機動車停放區(qū)域851個,標線總長度12452m,停放區(qū)域面積7280㎡,可停放非機動車約8060輛。
接下來,該局將根據(jù)市民實際需求,參考相關規(guī)范,不斷完善非機動車停車區(qū)域,讓非機動車有地可停,增強市民在交通換乘過程中的體驗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多 通訊員荔宣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