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精品展示
12月18日,“2021第四屆非遺品牌大會(廣州)”在廣州塔拉開帷幕。大會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相關領導、非遺領域專家、粵港澳知名學者、非遺傳承人、非遺品牌代表、互聯網企業高層等齊聚一堂,非遺跨界融合新意紛呈。
數字沉浸式空間
以“非遺品牌力”為主題 延續培育市場平臺的作用
本屆非遺品牌大會以“非遺品牌力”為主題,圍繞嶺南文化基因,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積極探索灣區非遺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從“新青年、新生活、新業態、新傳播”的角度,集中展示本年度非遺品牌的活力。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劉瑜梅在致辭中指出,非遺品牌大會在今年寫入了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將助力人文灣區的建設與發展,延續非遺品牌大會在培育市場平臺方面的作用,不斷提升品牌凝聚力和核心價值力。
本屆非遺品牌大會控制了線下活動的規模,邀請媒體對活動進行同步直播;同時聯合抖音平臺,以“線上引流、線下互動、全民關注”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非遺新色彩。
戲服制作技藝展示
非遺跨界融合新意紛呈
廣藥集團要建56家博物館
在開幕式表演中,廣州今年新晉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嶺南春節民俗“行花街”結合“說唱”藝術,充分展示了“傳統非遺+流行文化”的創新融合。
廣繡新潮設計師譚展鵬、譚靖榆和釘金繡裙褂創新者唐志茹帶來的“非遺時尚品牌秀”,讓觀眾看見“把傳統融入時尚,以技藝詮釋生命”的非遺之美。
在主旨發言中,中國“十大武術名師”之一、2020年“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發表了關于“太極拳品牌的國際傳播”的主題報告。“我走了50多個國家,設立了100多個教學點,著作翻譯成8種文字。”陳正雷表示,很多外國人不會說中國話,但一直在堅持練習太極拳。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也引發了外國人對東方哲學背景的興趣,尊師重道的中國武德在全世界培養了眾多的“文化粉絲”。它的作用早已超越單純武術的范疇,源于中國,屬于世界。
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代表李錦云分享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品牌之路”,“今年,我們把中醫藥展放到了故宮里,在故宮永和宮專門有個 ‘嶺南藥家·廣藥之家’ 專柜。我們還建設了全國首家半開放式的中醫藥博物館神農草堂,15年來,接待了海內外游客260多萬人次。我們正在建設嶺南中醫藥博物館,計劃打造一個全面展示中醫藥文化的大型主題旅游景區,與廣州塔、海心沙、花城廣場南北呼應”,未來還將在全球建設56家博物館。
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沈時進則根據當下文旅融合場景的打造暢談了“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建設的創新思考”。
針對“非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認同”“傳統飲食技藝的品牌保護與傳播”和“時尚與科技助力非遺傳播”的熱門議題,各界大咖開展了三場主題論壇。粵港澳知名專家以線上方式,與在場的專家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全球視野下大灣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融合認同,以及如何創造粵港澳共榮的非遺新生態等話題。
模特展示非遺之美
發布嶺南非遺大數據
打造4個非遺“國潮”打卡點
非遺品牌大會發布了《2021巨量引擎嶺南篇非遺數據報告》,總結了數字化驅動下,非遺展示與傳播的新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嶺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在抖音的覆蓋率達到73%,嶺南地區非遺創作者的視頻播放量達到114億以上。數字化為嶺南非遺內容傳播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徑,非遺創作者通過直播連接文化與消費主體,大大提升了非遺傳承的活力。
在廣州塔一樓,非遺品牌大會配套舉辦的“珠水孕新生”非遺品牌展覽以當下最熱門的沉浸互動形式、豐富多彩的非遺精品吸引了眾多眼球,現場還邀請了多位抖音達人進行參觀體驗。
此外,本屆非遺品牌大會還打造了4個非遺“國潮”打卡點,分別是:永慶坊、“潮墟C·Party”創意市集、嶺南印象園和廣州翼·空港文旅小鎮,融合各場地的文旅特色,以互動形式,引導更多年輕人進行現場體驗和打卡,從而助力非遺的線上傳播。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