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2021年,這兩位青年收獲人生第一份勞動合同

    2022-01-01 19:23:39 來源:大洋網

    2021年12月16日,28歲的卓君、21歲的俊瑩在廣州市荔灣區中山八路的商場內簽下了人生第一份全日制勞動合同。她們是心智障礙者(“心青年”),在2021年的尾巴,經過一次次理論學習和實戰訓練成為理貨員和收銀員。有了工資、獲得社保、價值也被認可,站在一年的終點上展望2022年,人生第一次有了著陸的感覺。

    但她們只是幸運的極少數。

    據一項官方調查數據顯示,廣州16歲及以上持證心智障礙人士為24131人,正式就業的僅4%。“我女兒實習完真的能簽約嗎?”簽約前幾天,卓君母親一次又一次打聽實習結果,她說,“總有企業邀請孩子‘掛靠’工作崗位,等著答復。對我們來說,真實就業肯定最好,但我們害怕,害怕拒絕‘掛靠’,就會連保障也沒了。”

    實際上,心智障礙者家庭的迷茫和焦慮不僅在等待實習結果的那幾天蔓延,“能力太差,融入不了社會”的標簽,交織重疊在心智障礙者的成長路上。而卓君、俊瑩的改變正給一些人帶來新年新希望。從家長到公益人士,每個人都知道:心智障礙者每一次就業嘗試都是為了給另外的96%探路。

    卓君和俊瑩獲得人生第一份勞動合同。

    就業?不可能?

    就業的答案在哪里?早些年,俊瑩母親不敢想這個問題。

    于2000年出生的俊瑩經評估為“二級智力殘疾”,從小進了特殊學校。得益于廣州中等職業為心智障礙者開設培訓班(啟能班),才順利進入廣州市海珠工藝美術職業學校。就讀工藝美術專業的她更多時候是學生活和工作常識。到了這時,俊瑩母親依舊不敢考慮俊瑩的職業規劃。《殘疾人殘疾分類和分級》國家標準(GB/T26341-2010) 顯示,“二級智力殘疾”屬于“重度”殘疾,體現為與人交往能力差、生活方面很難達到自理、運動能力發展較差;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由他人照料——人們對于重度心智障礙者的就業不抱幻想。

    2020年,到了最后一個學年,安排學生外出實習積累職業經驗的啟能班對接不上企業,俊瑩沒有課,只能悶在家里,一天又一天,直到畢業還是等不到走出家門的機會。“我看著干著急,我也不想她耗在家里浪費時間,但實在是找不到出路。”俊瑩母親說,直到2020年8月,某超市與廣州市心友心智障礙者服務協會共同招募學員參與商場職業技能培訓,就業輔導員聯合商場員工共同培養合適的心智障礙者入職商場,自己立馬報了名——“孩子至少可以走出家門”。

    至于就業,直到那時候,俊瑩母親還是不抱希望。“我跟著俊瑩去到商場一看,光是貨架整理就涉及辨識數不清的貨物編號,各類貨架位置也要記得一清二楚,我們自己看著都暈,更何況這些孩子。”俊瑩母親沒介入俊瑩的職業技能訓練,看著孩子反復地背貨架信息,又一次次忘記,還是沒把心底話說出口。一個重度心智障礙者怎么可能掌握進入商場所需要的職業技能?此后三個月的理論學習和半年實習期,也的確不足以幫助俊瑩獨自理解和掌握商場倉庫、收銀、促銷、理貨等工作內容。

    2021年5月,實習期結束了,俊瑩也沒能留下來。

    就業嘗試宣告失敗,可這次,俊瑩母親卻從中看見了希望——“實習的那段日子里,她遇到一班很好的同事,很多人都鼓勵她,支持她,俊瑩特別享受在商場工作和努力的過程,她很努力,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經常問‘什么時候回商場’,得知沒通過考核,一臉落寞。”過去,俊瑩母親從孩子身上看到障礙和不可能,但這一次,她看到了希望,“那時,我們不斷和機構爭取第二次培訓名額,大家也給了她第二次機會。”

    這次,改變在每個環節悄然發生。針對實際情況,就業輔導員分解了商場每天的工作流程,把理貨陳列需求視覺化,要求俊瑩通過繪制商場貨架圖熟悉要求。那時,俊瑩上手慢,母親便協助拍下商品標簽,引導俊瑩回到家中后繼續學習,并筆錄職業崗位要點。俊瑩學得慢,但比別人花了更多時間,直到現在,已基本掌握商品排面管理技能,遇到問題懂得提問,所以也在2021年過去前,成功爭取到屬于自己的勞動合同。

    “這個意義不僅僅在于一紙合同,而是打破了‘自己家孩子不可能靠自己實力實現公開就業’的認知——既然俊瑩也行,為什么我家孩子不行。”一位就業輔導員告訴記者,“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認定公開就業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高功能的,自己孩子要選擇更安全的方式生活在這座城市。”這時,一個巨大的“誘惑”在心智障礙者的就業探索中出現,并左右了許多著家長給孩子做的選擇。

    相信的力量

    “如果注定就不了業,是不是應該考慮其他保障更實在?”

    201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廣州16歲及以上持證心智障礙人士為24131人,正式就業的僅4%。“很多家庭會讓孩子掛在企業‘崗位’上,不需要走進社會,同時也能獲取基本的社會保障。”一位助殘工作者向記者透露,“大家不是想要‘躺平’,而是真的覺得自己孩子能力還不行,覺得自己孩子能力所限,天花板就在這里,這時不能空談就業。”在許多家長看來,“掛”一個工作崗位是無奈之舉,卻也是維持基本生活保障的唯一可選項。

    和俊瑩一樣,卓君也參加了第二期的商場職業技能培訓。

    這個曾經怕生、不說話、對外界聲音高度敏感的女孩通過藝術的際遇,過去幾年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成為特殊藝術家,能和志愿者結伴完成全程馬拉松,以“勵志”“正能量”的形象見諸媒體。不少志愿者覺得,卓君在眾多自閉癥人士當中已經脫穎而出。很少人知道,光鮮之外,這個28歲的女孩在2021年之前從未就業,也不太有工作的意識,她想成為藝術家,但這是個需要時間探索的夢想。

    “我們家經濟收入一般,在少年宮當助教的補貼也不多,更重要的是,沒有醫保社保,卓君生病了怎么辦,既想生活,又想圓她的夢,要么‘掛靠’,要么就業成功。”在卓君母親看來,探索真實就業也好,鼓勵追夢藝術也罷,外界的一切美好想象都應該建立在卓君可以正常生活的基礎上。她知道,“如果有一天不能掛靠,她可以去哪里,能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藝術的夢想可以繼續,但她28歲了,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要就業。”

    在這個過程中,卓君母親也很焦慮。

    為了推動卓君形成工作意識,她請了卓君最喜歡的藝術啟蒙老師給卓君做了足足三個星期思想工作,告訴卓君:如果想繼續一起玩,那就要努力賺錢。但在實習的過程中,有企業伸出“掛靠”的橄欖枝時,她又徘徊不定,“實習結果始終是個未知數,而且卓君最終能不能兼顧畫畫、跑步和工作也是未知數,相比之下,‘掛靠’簡單很多,也是最能保障生活需求的一個選擇,我們該不該選擇更安全的方式,其實真的很焦慮。”

    “不僅是我,俊瑩媽和很多家長其實都很掙扎。”卓君母親說。由于目前針對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支持網絡仍無法覆蓋到一個孩子教育、康復、社交、職業發展等方方面面,俊瑩也好,卓君也罷,以及成千上萬的心智障礙者在成長的路上碰了一次又一次壁,可能受過歧視,遭過欺凌,不被看好過,人們都說“要跳出舒適圈”,可是,如果圈外是又一棟銅墻鐵壁又該不該跳?

    小學四年級那年,俊瑩曾面臨是否融入普通小學的抉擇,母親選擇了放棄,正是處在這樣的矛盾中;卓君到底該掛靠還是該嘗試找到一份工作,也是處于這樣的矛盾中。這種矛盾因為社會支持網絡的缺失,在每一個殘障人士的人生軌跡里重疊又交織開來。很多時候,守住“舒適圈”是最沒辦法的辦法。卓君母親說,最終,之所以能頂住“掛靠”的誘惑和充滿不確定的壓力,還是因為看見了改變和希望。

    “卓君以前都不能一個人出門的,也很少遇到問題主動問人。”卓君母親說,在實習的那段時間,孩子懂得了遇到問題咨詢他人,能獨自一人坐公交,有一次雖然迷路,不會導航,但還是靠著問人找到去商場的路,此外還會關注身邊的環境,比如推車太多,自己會主動處理。在她看來,“卓君走出了舒適圈,也成長了許多,她是一個榜樣,更多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探索就業。”

    在她看來,最終,相信孩子能就業還是很重要。

    因為每天要寫下一天的學習內容,卓君在認字、寫字方面亦有進步。

    就業對“心青年”不再是銅墻鐵壁

    中重度身體障礙造成的困難,在過去漫長的時間里一直被視作不可逾越的就業關卡。人們把中重度障礙和職業潛能的缺失畫上了等號,認為中重度心智障礙者的舒適圈外是“銅墻鐵壁”,強行跳出去只會“撞得頭破血流”,但很少人意識到,每個人掌握每一項職業技能的過程,都是跨越障礙的過程,關鍵在于時間,以及方法。而心智障礙群體和每一個人的就業意義并無不同——都是通過參與社會分工實現社會融入。

    記者觀察發現,過去,很少人愿意冒著失敗的風險,推動心智障礙青年參與社會分工。但近年來,在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等社會組織的推動下,廣州一直在探索殘疾人支持性就業服務,對心智障礙人士進行職業評估和崗位培訓。2021年,廣州揚愛廣泛鏈接資源,進一步豐富了廣州市殘疾人畢業生崗前適應性培訓的支持網絡。其中,廣州市心友心智障礙者服務協會開展的第八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資助項目心智障礙青年就業培訓計劃結合“三棵柚·心職培”就業幫扶培訓項目,便將文體陪伴、職業課堂、能力評估、技能實訓、就業崗位等多項服務整合成全方位、系統性職業支持。

    “過去,企業不敢提供實際職業崗位給心智障礙青年試,現在,愛心企業是從志愿服務開始,以陪跑伴讀等服務為契機,逐漸了解孩子們的狀態,并一步步深入支持,爭取到實習培訓機會和崗位支持。”相關項目負責人介紹道。撕下標簽不再是口號,就業機會也不是一種憐憫,而是經過個性化培訓實現的價值匹配。每天上午九時,在上述超市,他們用白板和桌椅搭起臨時教室,經過入職培訓的特教教師為俊瑩、卓君等報名參加公益職業培訓的青年們分解后勤、倉庫、專柜、保潔等抽象工作任務,40多名青年先后加入。

    核對條碼、推銷產品、協助結賬……這些心智障礙者從未接觸過的職業技能,為他們融入社會、走上崗位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名心智障礙青年初步具備了相關職業能力,而中重度心智障礙者就業也不再是空談。不少企業志愿者們則驚喜地發現:通過職業培訓適應工作環境的青年們在崗位上同樣備受同事喜愛。

    俊瑩母親印象深刻的是,目前俊瑩還是每天工作4小時,當問到她:“你準備好工作8小時了嗎?”俊瑩說:“放心吧,我行的。”幾天前,廣州迎來寒潮降溫,那一天,輪休的俊瑩還主動走出家門,去了商場。她跟母親說:“那邊可能需要我。“說完,就前往商場協助處理貨品。也是那一次,俊瑩母親發現,俊瑩是打心底喜歡這份工作,她還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盼著成為一個更優秀的員工。

    “實際上,職業發展和每個青年的職業教育、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中重度不應該成為評判能否就業的標準,而是因應具體工作崗位具體評估、具體培訓。”看著俊瑩的改變,一就業項目負責人亦很是激動,他告訴記者,“由于心智障礙群體職業教育不完善,許多孩子的職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補回來,但她們已經獲得企業認可,我們希望在支持她們的同時,更多心智障礙青年可以在更早期的職業教育得到支持,掌握融入社會的基礎,這也需要社會多方在這一板塊進一步發力。”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蘇贊、林琳、賈政

    (注:本文涉及所有人物照片均經過本人及其監護人同意可對外發布)

    關鍵詞: 就業 障礙 心智 職業 卓君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日韩|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三级高清免费|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美女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