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作政府工作報告。通過仔細閱讀報告可以發現,天河區多個重點平臺或項目被“圈”出點名,如明確推進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建設,優化提升天河智慧城等重點平臺等。
過去五年,天河平合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廣州期貨交易所揭牌運營,廣州國際金融城新引入農業銀行、酷狗音樂等百億級項目,澳門國際銀行成功進駐,天河智慧城(含天河智谷片區)新開工小鵬科技園等重點項目13個,網易總部二期、時代(天河)二期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產……未來,天河有哪些重點項目值得期待?天河又有哪些新規劃?從報告中可以一窺究竟。
創新:“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天河智慧城
“天河智慧城”“環五山創新策源區”直接被寫入報告,后者聚集了1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20多家專業園區,以及近400家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學研相結合將不斷推動科技成果順暢高效轉化。
在創新驅動發展征程中,協同創新是實現科技發展快步走的高效路徑。2021年12月,廣州國際創新節在天河舉行,在開幕式上,環五山協同創新聯合體成立。一直以來,天河區以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為主陣地,展開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深度探索,加快構建創新聯合體,為協同創新探索“天河路徑”。
未來,天河將繼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加快編制 “環五山”創新策源區規劃方案,出合專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示范帶動作用,強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有企業資源導入,整合“產、學、研、用、金”要素,盤活用好存量地塊和公有房產,鼓勵打造更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孵化培育基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打造科技研發、創新創業、 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全鏈條創新服務體系。
而作為天河創新的“強力引擎”,天河智慧城(含天河智谷片區)新開工小鵬科技園等重點項目 13個,新引進注冊資本億元以上企業 34家,網易總部二期、時代(天河)二期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產。未來一年,天河將高標準完成天河智慧城核心區控規調整和天河高新區產業發展規劃編制,進一步優化天河智谷片區控規和城市設計,大力推進馬按山和小新塘先行片區開發建設,穩步推進高壓架空線下地遷改,提速推進中形動南方基地二期、中望龍騰、品高云計算等24 個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力爭新開工8個、竣工投產2個;提質擴容升級天河軟件園,制定分園激勵扶持政策,積極推動天河軟件園科韻園區打造廣州軟件谷核心區。
消費:珠江新城、天河路商圈
天河是廣州的“購物天堂”,也是廣州推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黃金地帶”。報告所提及推進“一帶兩區一軸”世界級消費功能核心承載區和“5+2+4”國際知名商圈建設,天河都是建設的重點。
據悉,廣州將連片提升廣州東站、 天河體育中心、“ 六運”小區、花城廣場、海心沙、 海心橋、廣州塔及周邊地區、琶醍、環海珠濕地、海珠創新灣等消費地標、景觀節點,將城市新中軸拓展提升為時尚消費地標集聚地。
“5+2+4”國際知名商圈中,天河路—珠江新城便是這“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之一,而“4”則包括廣州東部交通樞紐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在天河區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天河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首店(首發)經濟、品牌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免稅經濟,積板開展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引進廣州首店 40家以上。做強“天河路—珠江新城”世界級商圈,加快“天河路—體育東路”人行地道工程建設,做優后街經濟,深化商圈內載體與零售、餐飲、住宿、娛樂、文化、體育等領域融合發展,以文化和科技體驗賦能住宿餐飲,結合傳統節日、廣州國際購物節等,精準策劃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的促消費系列活動,持續推動交通布局優化和商圈業態豐富,打造國內文商旅體融合發展第一商圈。
培育建設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天河未來可期。
金融:廣州國際金融城、廣州期貨交易所
報告透露,2022年,廣州將強化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推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作為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一部分,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也是不可忽視的重點。
據悉,2022年,天河將全力推動廣州國際金融城開發建設取得更大成效,提速推進 32 個重點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爭廣州太平金融大廈、 中國人壽大廈等7個項目封頂,城際中心等2個項目投產,攻堅推動東區剩余國有地塊收儲,地塊出讓與載體招商雙管齊下,高效導入一批優質產業項目;加快完成西區、北區城市設計和控規編制,采取國企主導方式,謀劃推動黃洲工業園收儲和開發建設。
另外,報告提出,廣州將打造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核心引擎,充分發揮廣州期貨交易所引領帶動作用,協調推進期貨品種研發并上市,大力發展期貨產業。據記者了解,立足于粵港澳大灣區,天河未來將積板爭取上級金融開放政策在廣州國際金融城試點,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與港交所開展合作,推動創興銀行、澳門國際銀行等更多港澳金融機構設立境內法人總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示范區。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鈞圣、何瑞琪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