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門紅”!近日,隨著最后一塊頂板的澆筑完成,廣州地鐵十一號線彩虹橋站主體結構順利實現封頂,這是2022年廣州地鐵首座封頂的車站,也標志著廣州地鐵首個內嵌主變電站的地鐵車站主體結構實現封頂。
地鐵十一號線彩虹橋站位于東風西路與荔灣路交叉路口,與十三號線同步建設,并與八號線實現三線換乘,整體建成開通后將為周邊居民出行提供極大的便利。車站全長357米,最大寬度為57.5米,開挖深度26.5米~37米,車站結構為地下三層,總建筑面積約53000平方米。
根據原規劃方案,地鐵十一號線設有彩虹橋主變電站,與彩虹橋車站分開建設。但作為廣州“大環線”的地鐵十一號線,線路均位于主城區內,主變電站選址困難。為此,地鐵建設者們創新性地提出了將主變電站內嵌于彩虹橋站東端結構中的構思。
為了使該方案順利落地,建設者們結合最新的消防驗收標準,多次組織建筑、消防等專家進行方案論證,經過規劃優化和精心的設計論證,最后明確了主變電站三層結構內嵌在車站主體結構內,整體功能上又相對獨立的創新設計方案,成為廣州地鐵首個內嵌一座主變電站的車站。
作為廣州地鐵首個與主變電站同步建設的地下車站,在施工過程中,建設者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于車站與主變電站各樓層高度不同,結構板交錯連接,施工工序復雜、施工周期長,大大提高了車站整體的施工難度,安全風險高。
為了確保車站施工質量和安全,地鐵建設者們利用BIM技術進行設計交底,直觀地展現二維圖紙設計意圖,有效解決了由于結構板交錯連接,各方參建人員在審圖過程中容易出現錯、漏、缺等問題,確保了現場能夠按圖施工。
截至目前,十一號線(火車站-琶洲-火車站)全線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9%。32座車站中,1座在進行前期準備,2座已開通,13座已封頂,其余16座正在進行土建施工;32個區間中,1個已建成開通,9個已貫通,17個進行土建施工,剩余5個進行施工前準備。赤沙車輛段和出入段線進行土建施工。
(注:以上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準公布為準。)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曾智威 陳偉杰 韋永華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雷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