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機遇難得。日前,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新聯會副會長、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焦楊表示,從多年實踐經驗和實際情況來看,需要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經濟組織、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樞紐型、平臺型、中介型、產業鏈連接型社會組織的及時、動態、真實、有效的收集和反饋:“優化營商環境,十分需要來自市場主體的聲音。”
她建議,首先,由專門的部門牽頭,建立聯席機制和具體活動定期聽取建議,以“商協會看營商”的具體調研活動,組織行業協會商會經濟組織等到各區、各有關部門、各辦事窗口實地考察調研,帶著問題、帶著建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有助于了解政府運行機制,提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改善建議。
其次,市人大、政協,與經濟發展有關的市政府部門、辦公室等機構,定期召開座談會議,收集意見建議,并且要有反饋機制,設立聯系人和聯系方式,反饋對于合理意見建議的跟蹤情況,對于好的意見,有落實措施的,也應及時反饋,提高行業協會商會的參與積極性。
再次,對于新興領域行業協會商會成立開通綠色通道,給予培育孵化專項支持。目前,廣州區域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了行業聚集效應,比如琶洲區域,形成的大數據算法有關的行業聚集,借助這一趨勢,結合各區優先發展的產業政策,配套建立行業協會商會成立的指導機構和培育流程;在專門的產業孵化園區,設立成立行業協會商會的指導辦公室設立開辦專窗,對于擬成立的發起單位或個人,給予資金、人才、辦公場地等政策支持。結合已有的市、區社會組織聯合會機制,連同工商聯共同為新興領域的行業協會、商會成立提供指導孵化服務。多維度多層面,實現行業、產業、企業自組織同步、同頻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琳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莫偉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