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地處甘青要道,湟水之濱的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因為境內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被譽為“中國十大富硒之鄉”,有“高原硒都”之稱。“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讓“富硒”變為“富民”,這里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富硒牦牛產業園、細毛羊養殖、田春峽生態牧場(肉驢)……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富硒”養殖蹚出了一條發展新路。自2016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對口幫扶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達1.13億元,先后組織實施扶貧項目64項,涵蓋全區所有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受益貧困群眾達1.96萬人次。2020年底無錫市駐平安區工作組按照平安區富硒農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打造高原凈土富硒區發展定位,啟動富硒牦牛養殖場建設項目建設、開展富硒產品東部行活動,通過園區建設引導企業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入園集聚發展,努力推進平安產品走出青海、走出高原、走向全國,走出富硒富民路。
位于平安區洪水泉鄉的黃鼠灣村,海拔2600米-2900米,屬于黃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山區,境內有縣鄉公路穿過、交通便利,發展養殖業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2020年10月富硒牦牛產業園正式啟動建設。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459.46萬元,項目主體建設基本完成,進入實驗性養殖和試運營階段。“十四五”后續計劃再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4000萬元,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年存欄牦牛可達11000頭、年出欄牦牛22000頭。
記者了解到,項目建成后,為確保富硒牦牛養殖有“叫得響”的品牌、“拿得出”的品質,無錫市駐平安區工作組組織成立混合所有制運營公司。以青海華豐高原富硒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區屬國有企業)為主體,聯合大型養殖企業成立混合所有制運營公司,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運作機制,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由運營公司負責牦牛產業園整體運營,并爭取政府政策支持,協調銀行貸款、擔保公司擔保、保險公司保險,帶動引導農戶、合作社及養殖企業養殖。同時,運營公司利用園區智慧養殖系統,應用現代化、智能化、數據化生產管理理念,建立平安富硒牦牛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對牦牛養殖喂養環節、檢疫檢驗環節、疫病防治環節等進行全程監控,使牦牛肉產品從生產到屠宰到餐桌都有完整的信息記錄,實現養殖過程全程具有可追溯性,確保食品安全。
產業發展得好不好,最終受益者會有切實的感受。為擴大經濟效益,實現養殖戶持續增收,富硒牦牛產業園通過吸納周邊脫貧戶進入園區務工,鼓勵訂單農戶及合作社發展飼草種植,傳授現代化畜牧養殖模式以及養殖技術,激勵引導農戶及合作社擴大標準化養殖規模,引進飼草料生產、有機肥加工、屠宰加工、冷鏈分割、倉儲物流企業,建立電商服務平臺等形式,不斷延伸園區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提高牦牛產業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農民收入有機結合、同步提高,形成牦牛養殖產業化發展的全產業鏈。據悉,項目運行后,可提供80個就業崗位,人均年工資收入可達2.84萬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