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為貫徹落實好《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提前謀劃2023年荒漠化防治重點工作,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司組織召開荒漠化防治工作對接視頻會議,安排省級防沙治沙規劃、重點地區防沙治沙實施方案編制,“雙重”工程荒漠化治理項目申報、實施,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創建、防沙治沙示范項目申報等各項重點工作。會上,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圍繞青海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效、采取的措施、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方面作了典型發言。
記者了解到,按照《青海省防沙治沙規劃(2011-2020年)》布局分解落實各地沙區治理任務,青海省林草局將年度沙化土地治理面積納入綠色發展指標考核目標體系,通過《創新造林機制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青海省營造林工程先建后補實施細則》等扶持政策,切實保障治沙造林主體的合法權益。通過省級公益林造林、農發項目及政府貸款等措施,完成地方配套資金2.66億元。同時,推行沙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防沙治沙工作情況制度,并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全省防沙治沙工作完成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9.13萬公頃,封禁保護沙化土地58.24萬公頃,建成5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12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獲批12個國家沙漠公園試點建設,全省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其中有效治理可治理沙化土地達30%以上。2022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27.46萬畝,為年度任務的120%。全省防沙治沙實現從“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根本性轉變,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連續三個監測期呈現“雙縮減”態勢。
下一步,青海省林草局將按照《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要求,編制我省防沙治沙規劃,推進落實《青海省防沙治沙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建設任務。因地制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選用耐干旱、耐瘠薄、抗風沙的鄉土樹種和草種,以雨養、節水為導向,精準施策,進一步提升防沙治沙工作的質量和成效。
關鍵詞: 綠進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