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促進就業到公共服務、從鄉村振興到便捷出行、從環境改善到公共安全……近日,西寧市委辦公室、西寧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西寧市2023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的通知。10大類30項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件件關乎民生、事事牽動民心。
促進就業方面
開展企業專場招聘、春風行動等“13+N”就業創業服務活動200場次以上,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5萬人次。
(資料圖片)
為農村勞動力、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2090人;開展脫貧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500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4000人次。
公共服務方面
開工西寧市第七中學、北大街小學等8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改擴建項目;建成南川中學、湟源縣第二中學等1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新改擴建項目,規劃新增學前和義務教育學位5000個。
搭建西寧景區智慧服務系統,新增星級鄉村旅游接待點5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3個,推出冰雪旅游線路2條,改造自駕游營地1處,提升全市公共旅游服務能力。
搭建“圖文博美”公共文化數字平臺項目并上線運行,向群眾提供場館預訂、線上展覽、在線閱讀及線上藝術課程等公共文化數字服務。
開工建設南川水際小型體育公園、城東區周家泉全民健身中心;新建、改擴建縣、鄉鎮功能運動場6處;為20個行政村(社區)配備室外健身器材;推動全市44處體育運動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公眾開放,滿足群眾健身需求。
鄉村振興方面
實施86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完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3萬畝、訂單農業2萬畝、政策性蔬菜價格指數保險2萬畝,為農戶提供“一站式”農事服務,提升為農服務保障能力。
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成蓄水池12座,埋設管道不少于300公里,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源縣、湟中區25處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進行維修養護,保障30個村3.9萬人飲水安全。
實施湟水北干渠扶貧灌溉二期工程田間配套建設項目,湟中區攔隆口灌區、湟源縣南山渠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提升農業灌溉生產能力。
建成至少3處縣級快遞處理場所,新增50組智能快件箱,“快遞進村”覆蓋率達到80%以上。
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改造農村公路危舊橋梁4座,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公里,確保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100%,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率保持100%。
便捷出行方面
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0條,讓群眾出行更加便利。
新改建公共臨時停車泊位3000個,緩解停車難問題。
完成建國大街等3條道路提升工程和昆侖路劉家寨積水點改造等2處排水防澇工程。
實施道路交通設施維護項目,翻新施劃交通標線6萬平方米、校正維護交通標志3000塊、校正維護道路中心隔離護欄30000米,對五四大街等400個重要交通節點信號燈進行配時調優,優化城區道路交通環境。
環境改善方面
對城區內道路綠地、街頭綠地、廣場等30處相關節點進行綠化品質提升。
開工實施塔爾山自然體驗公園和環境教育中心項目,新建1座環境教育見學中心。
完成第三污水處理廠擴能工程、湟水河北岸截污干管能力提升工程,開工實施第五污水處理廠擴能改造工程、第七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設施項目,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
公共安全方面
加大對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氣瓶源頭的監管力度,現有氣瓶建檔賦碼不少于3萬只,西寧地區進行充裝的氣瓶信息錄入、建檔賦碼、檢驗率均達到100%。
在全市新建商業綜合體、道路及村鎮、城鄉接合部等區域增設200路前端智能感知系統。
住房保障方面
開工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7萬套,為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100部。
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行業,提升物業服務水平,創建“紅色物業”示范點5家。
推進冬季清潔取暖項目建設,為9602戶居民實施節能改造。
養老扶幼方面
為全市19萬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檢查,對1.3萬名新生兒開展48種遺傳代謝病免費篩查工作,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務水平。
打造具備助餐、日間照料等綜合功能社區養老服務點20個、農村互助養老點50個;為500戶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并提供居家服務,逐步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關愛幫扶方面
為1500名建檔立卡戶、監測戶中在校的中高職、大學生發放學費、生活費補助。
為800名有康復需求的0至17歲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醫療手術、輔助器具適配等康復服務,為2000名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為1000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減輕殘疾人家庭照護負擔。
便民維權方面
為經濟困難和符合法定條件的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援助,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以上。
加大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年度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投訴案件做到應結盡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