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的故鄉金銀灘,多么寬廣的地方,遍地是牛羊……”伴隨著深沉悠遠的歌聲,《青春鑄劍221》開演。這部紅色革命歌劇是如何排演的,各位演員有什么樣的感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西寧市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的師生們來到青海省演藝集團,與參演者一同感受先輩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排除萬難,為中國成功自主研制原子彈和氫彈的歷程,同時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參加這次《青春鑄劍221》研學活動的學生有30名,湟源縣寺寨鄉中心學校和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中心學校的同學們也一起去劇組探班。
“這些美妙的音樂就是在這里錄制的,舞臺上的道具也都在這里。”同學們首先來到錄音棚和舞美道具室,趙繼軍老師介紹聲樂錄制過程。“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服飾嗎?”舞美中心措吉老師介紹了不同民族的服飾。
“原來一場音樂劇背后有這么多的工作。”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之后,大家走進演藝集團樂團排練廳,樂團工作人員為同學們介紹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二胡、馬頭琴等,讓學生們了解民族樂器的聲音和演奏技巧,感受藝術美,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重磅環節馬上就要到了,本次研學活動最重要的環節是進入民族歌劇《青春鑄劍221》排練現場。“全劇主題背景為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有數萬名高知青年,奔赴青海金銀灘草原,在221基地隱姓埋名數十年,奉獻青春、揮灑熱血,在十分艱苦的硬件基礎及高原復雜的氣候環境下,開疆拓土、排除萬難,為中國成功自主研制原子彈和氫彈奮斗了一生。”帶隊老師邊走邊介紹著歌劇中的故事。
“老師,我去過221廠,我知道在那里發生的感人故事。科學家們用奉獻和犧牲換來了新中國的和平,他們的家國情懷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探尋這一段歷史的積極性高漲。
同學們安靜有序地進入排練廳,在一旁觀看排練過程,了解演員如何彩排和表演,如何塑造角色和傳遞情感。
“真的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看到演員們一遍又一遍地打磨細節,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歌唱,為的就是要讓這一段歷史更深刻更生動地呈現給觀眾,為故事中的人物點贊,為參演者的付出點贊。”西寧市第十二中學學生說。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部劇從開始構思到排練上演付出多少努力嗎?”西寧市第十二中學團委書記張乃旭開始講述,為了更好地詮釋和講述這段波瀾壯闊的人民史詩,2021年12月至今,作曲家唐建平、導演邢時苗等主創人員一行四次赴原子城紀念館、221廠、221小區進行采訪采風,先后參觀了爆轟試驗場、二分廠和原子城紀念館等地,還深入221小區入戶采訪,深入了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在221基地不為人知的幕后英雄們的感人事跡。
“2022年8月,劇本初稿完成,經過有關專家多次審稿后,進行了劇本修改,正式確定劇目名稱為歌劇《青春鑄劍221》。2022年6月15日至21日,歌劇進行創排。歷經10個多月的創作,最終完成全劇排練,并于2022年9月15日完成首次聯排審查。2023年3月進入全劇合成排練。”為了這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張乃旭做足了功課,和同學們一同分享。
同學們聚精會神地看著排練,思考著歌劇背后的事跡。“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青海221基地背后的故事和青海的文化底蘊,感受先輩們的奉獻精神以及時代風貌,傳承無怨無悔獻青春、獻終身、獻子孫的精神,加深對‘兩彈一星’科技工作者青春鑄劍、報效祖國事跡的理解,加強對偉大民族精神的再認識、再理解和再弘揚。”張乃旭說。
“了解歷史,感悟歷史的同時,我們還了解到歌劇是高度專業性的舞臺藝術,歌劇演員都是經過多年專業訓練才能完美呈現戲劇人物,我也想成為一名歌劇演員。”一名女同學說。
很快排練結束了,這一堂“行走的思政課”也接近尾聲。同學們意猶未盡,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樣的青春誓言:“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立志科技報國;‘兩彈一星’精神讓我感動,今日之中國正如您所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