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背街小巷換新顏。近日,西海全媒體記者走訪祁連縣街道、圖書館、小區,感受創城帶來的變化。
文明城市創建氛圍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道路干凈整潔,馬路中間安裝了交通隔離欄,市容環境煥然一新,文明標語隨處可見……走在祁連縣的大街上,處處呈現出濃厚的文明創建氛圍。
“自創城以來,亂停車、亂吐痰的現象少了。”居民王女士說。
在一處十字路口,記者看到馬路兩邊安裝了造型像雨傘一樣的勸導涼棚。這個涼棚是用方管材料做成的,棚頂是用防水布制作的。祁連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說:“目前,我們在主干街道安裝了20個勸導涼棚,方便文明勸導員工作。”
當天,祁連縣圖書館里有不少人正在看書學習。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記者對這座集收藏、借閱、交流、休閑于一體的公共文化設施作了詳細了解。這座圖書館總建筑面積3481平方米,建筑層數為3層,一樓有檢索、查詢、少兒閱覽區等;二樓有電子閱覽室、成人閱覽室、自學室等;三樓有多功能廳、地方文獻室等。“周末、節假日,來這里看書的人會更多一些,圖書館免費開放,還有豐富的文化活動。”
“15分鐘便民生活圈”滋潤城市文明
刷卡或者掃碼,不出小區,下樓花費幾元錢就能打上滿滿一桶水……這臺紅色的機器在八寶鎮美港家園很搶眼。
記者用手機微信掃碼后顯示,出水量有“7.5L售價2.7元”和“5L售價1.8元”兩種選擇。祁連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周艷紅介紹,這臺機器是社區直飲水站,只需付錢就能提供純凈水或是礦物質水。社區直飲水站豐富了小區的服務配套功能,提高了城市文明形象,也提升了城市品質。
美港家園是2020年新建的小區之一,居住著150戶、408人。在這個小區,不僅有社區直飲水站,還有菜鋪、小超市、快遞服務站等,讓記者感受到祁連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打造的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居民帶來的便利。
周艷紅說,“15分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滿足居民生活日常所需,步行15分鐘內可達的社區生活基本單元。近年來,祁連縣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圈內醫院、公園、便利市場等配備齊全,讓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
老舊小區改出幸福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環節,祁連縣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聚焦基層創建重點,整治老舊小區環境臟亂差等創城難點,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
在八寶鎮城西社區轄區的祁纖家園居住了30多年的馬德海將小區的變化看在眼里。“我家住在小區廁所對面的平房里,以前的廁所是旱廁,特別臟,現在政府為我們安裝了免費的移動衛生間,給我們住在平房里的居民解決了大麻煩。大家都很愛惜這個新廁所!”馬德海高興地說。
祁纖家園建于上世紀90年代,是八寶鎮城區內最早的老舊小區,有樓房,有平房,小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尤其是東南角的旱廁,面朝小區、背靠河道,因沒有上下水,氣味難聞,長期影響小區住戶的生活,同時造成河道污染,雖然有些居民會自發打掃廁所周邊環境衛生,但終究治標不治本。
在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祁連縣委、縣人大相關領導多次前往小區實地了解情況,將小區作為老城區重點整治單元。去年4月,旱廁被拆除,并改為移動公共衛生間。
記者在祁纖家園看到,小區內的環境衛生干凈整潔,環衛設施配備齊全,所有樓房“穿衣戴帽”,居民悠閑地在院子里聊天,享受著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幸福生活。
縣創城辦負責人說,2022年,祁連縣投資2600萬元高標準實施并完成老國稅局家屬院、建行住宅樓、園丁苑、圓通小區等16個老舊小區屋面、外墻面、樓體底部采暖管網、樓體底部給排水管網改造更換及相應綠化等工作。小區變好了,老百姓住著舒服,大家共同參與創城,更加愛護環境。
當天,祁連縣創城辦還協調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及供電部門在祁連縣老地稅小區開展了“空中飛線”專項整治行動。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將雜亂的線纜捆扎起來,放入走線槽中,線纜排列有序、整潔美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