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旭穎
疫情政策優化后的首個春節假期結束,這個大型消費節點帶來了經濟數據的回暖。春節期間,阿里淘系平臺浙江總交易額約200億元,下單數約2.5億次;京東發布《2023春節假期消費趨勢》,生活服務成交額比去年陰歷同期增長302%,禮盒類商品整體銷量同比增長超50%,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蘇寧易購發布2023春節消費數據,在美團平臺訂單量環比增長110%等。
(資料圖)
京東、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春節前期就紛紛發起“年貨節”和“春節不打烊”活動。一組組數據體現出了實體經濟復蘇、平臺經濟紅火、消費者消費行為更加理性。可以發現,今年春節90后、95后消費主力帶來新趨勢、新活力,“隨要隨買”成為趨勢,京東平臺上除夕當天消費者下單額同比去年增長171%;與此同時,“送禮送健康”“寵物消費”“智能化”成為時下年俗消費的新潮流。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分析認為,春節對中國百姓而言意義特殊。京東、拼多多、淘寶、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加碼年貨節推出“春節不打烊”等活動,能夠在特殊消費階段激活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市場回暖。從各大電商平臺發布的春節戰報來看,表現都十分“靚麗”。
“應該看到,春節等節日的到來能夠有效恢復消費信心、擴大需求,這也是電商平臺未來一段時期內電商節日的主要基調。”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實際上,近年來,重大促銷、折扣返利對提振消費的作用正在減弱,這可以從去年“雙12”沒有太大波瀾看出來。重塑消費市場、重塑信心還需要時間和契機。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直播電商在春節等電商大促中參與度將越來越高。莫岱青分析表示,從去年“雙11”開始,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臺逐漸成為主力軍,在今年春節活動中,這兩家平臺也發起了紅包活動。雖然他們并未公布春節消費數據,但從已有數據來看不會比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差。
這個春節,消費者不僅買得方便,更買得放心。記者了解到,今年過年期間,得物App的查驗鑒別中心和供應鏈中心一直全程無休,保障商品能及時通過查驗鑒別,送到消費者手上。
“希望消費者在春節期間也能盡快買到喜愛的品質好物,在新年收獲美好,把新年禮物和祝愿送給身邊親友。”得物App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冰告訴記者,“春節是消費旺季,我們一如既往地在查驗鑒別方面大力投入,確保春節‘不打烊’的同時嚴格把控品質,滿足年輕人的高品質生活需求,也希望在新春開年用紅紅火火的年輕潮流消費,幫助推動消費升級和消費潛力釋放,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節期間不僅電商平臺迎來消費數據的快速增長,旅游、餐飲、生活服務等領域的消費市場也迎來了“開門紅”。
美團發布的2023年春節消費數據顯示,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與2019年春節相比增長了66%。值得一提的是,異地消費比去年同期增長76%,其中,三亞、成都、重慶、大理、北京等地成為異地消費者堂食訂單量最多的前5座城市。與此同時,攜程、同程、去哪兒、馬蜂窩、飛豬、驢媽媽等在線旅游平臺也紛紛曬出亮眼答卷。
莫岱青認為,“未來我國經濟增長預期應該較為樂觀。在政策的推動下,大眾的消費信心會增強,加之當前電商平臺的各項服務都漸趨完善,生產和消費能夠進入良性循環。不過,市場修復還需時間,穩定、有序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