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的快遞剛剛收完,“雙12”又來了。而記者調查發現,與“雙11”不同,“雙12”更多的是線下商戶的集體狂歡,消費者線上買單,線下消費。12日,雖是寒冬,不少市民走上街頭,用支付寶搞定了自己的吃喝玩樂。
吃喝玩樂購的狂歡
12日,雖是寒冬,但不少人一早出門,逛超市、吃大餐、看電影……就像小時候的游園打卡,對著攻略把各種大小“便宜”都占個遍。
“早晨到便利店買的早餐,10塊錢的早餐只花了2塊多錢;上午去街邊買栗子,58元的栗子,只花了25元;中午吃飯80元減了40元,下午去好利來蛋糕店買了一些面包、蛋糕,原本50元的商品只花了25元;晚上我還打算去超市,接著減……”昨日,市民張女士略帶興奮地數著這一天“占的便宜”。
記者走訪發現,省會不少實體店鋪都參與了“雙12”的促銷活動,其中既有超市、便利店、餐飲店,也有美發店、KTV、街邊早餐鋪等。而據口碑方面介紹,今年,石家莊有近2萬家商戶參與“雙12”狂歡,涉及吃喝玩樂等領域,而且優惠力度超過往年,除了享受“雙12”最高五折的活動外,還有秒殺等多種活動。
“消費滿11元減10元!”在省會嘉和城附近的一家酸奶屋,不斷播放的“廣告”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相當于1元錢買了11塊錢的東西,太合適了!”拎著兩瓶牛奶出來的市民劉女士高興地說。
而在北國超市天河店,記者看到,果蔬、生肉、水產等銷售區域圍滿了消費者,“這些商品平時可優惠不了這么多錢。”一位市民一邊挑選著水產一邊說。“我們的備貨量是平時的2—3倍,截至14時,生肉銷售比平時增長了65%。”北國超市天河店的工作人員說。
市民生活消費習慣的改變
昨日一早,市民張大媽就和同伴們一起在超市門口等待開門了,而且都是有備而來。“昨天晚上就讓孩子都給我下載好優惠券了,今天只需要拿著手機付款就有優惠了。”張大媽拿著手機說。
記者看到,還有的老人隨身帶著寫好的紙條。今年67歲的劉大媽拿著列舉了優惠商品的紙條說:“我和老伴昨天是自己研究好了搶的券,怕忘了或找不到,就記下來了。”
“今年用手機付款的,確實增加了不少老年消費者。”在家樂福保龍倉超市,工作人員一邊忙著結賬,一邊告訴記者,當天結賬的顧客大多是拿著手機線上結賬。而據家樂福保龍倉數據顯示,截至當日14時,顧客增長近百分之十,海報促銷商品銷量增加尤為突出。
“我在線上很少購物,但是去36524便利店買護手霜,到超市買菜,買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支付優惠就在眼前,想不用手機支付都難。”張大媽表示,她今天去家門口的36524便利店買日用品,店員很熱情地幫著她領取了1分錢的護手霜的券,然后通過手機支付1分錢,就拿到了一小瓶護手霜。
對此,不少市民也表示,雖然不會為了20塊錢優惠就搶購,但是手機支付的確已經滲透到了每天的日常消費。“手機支付不用帶現金,確實很方便。”市民劉先生說。
線下消費昨日迎爆發式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在“雙12”的推動下,線下消費在當天迎來爆發式增長。這是除了讓消費者體驗到消費樂趣外,也是線下商家和互聯網融合創新的嘗試。
“一杯奶茶過去以1元的價格售出,一定是虧錢的,但在線上線下數字化打通的今天,如果拉新率、復購率都能到達一定水準,這個營銷就是值得的。”有專家認為,“雙12”是商家新消費實踐的一個試驗田,線下流量依然有著巨大潛力。
這位專家認為,目前線下企業最缺乏的是數字化能力。而通過線上購買,收集起來的顧客的消費數據,通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就可以幫助商家實現以消費特征為前提的精準營銷。因此,他認為,“雙12”可以說是一個觀察線下商業的窗口,通過收集大數據,助力線下商業的銷售分析。
而根據口碑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2”的用戶中,95后用戶貢獻了30%的交易,意味著“雙12”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用戶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