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北京市政府制定出臺《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打通城鄉地域壁壘,破除城鄉身份差異,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這意味著北京市居民醫保徹底打破城鄉二元分割結構,實現了制度統一;同時也標志著我市城鄉之間社會保障制度的全面統一,保證了城鄉居民公平享有社會保障權益。
農村居民告別“先墊付后報銷”
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巡視員徐仁忠介紹,統一后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實現了國家提出的"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的六統一要求,財政繼續加大補助力度,參保人員待遇水平方面有明顯提升,定點醫療機構選擇范圍進一步擴大。同時北京市還將為農村居民發放社保卡,農村居民就醫時持卡就醫實時結算,無需個人再先行墊付醫藥費,進一步降低農村居民的就醫經濟負擔。
覆蓋范圍和就醫范圍進一步擴大
新制度的覆蓋范圍將不再區分城鎮和農村戶籍,覆蓋所有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北京市戶籍城鄉居民,包括老年人、勞動年齡內居民和學生兒童。本市戶籍人員的外埠戶籍配偶、子女,沒有其它基本醫療保障的也可參加北京市城鄉居民醫保。
此外,就醫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原有的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統一協議管理,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將增加至3000余家,參保人員就醫范圍明顯擴大。值得一提的是,參保人員需在全市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內,選擇3所醫院和1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本人的定點醫院;協和、人民、中日友好、北醫三院等19家A類定點醫院,醫科院腫瘤、阜外心血管、口腔、安定醫院等144家專科定點醫院,東直門、廣安門、北京中醫院等124家中醫定點醫院無需選擇。城鄉老年人和勞動年齡內居民實行"基層首診"制度,需先到本人定點或共同定點中的基層醫院進行首診,經首診轉診后,可到本人定點醫院及A類、中醫、專科定點醫院就醫,一次轉診有效時限為180天。
財政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1430元
“財政人均補助標準由原來的1000元、1040元統一提高到1430元,提高了40%。”徐仁忠介紹說。據了解,今年12月起至2018年2月底,北京市城鄉居民可以到戶籍地或居住地社保所辦理參保繳費手續,在校學生由學校負責辦理參保;學生兒童和老年人的個人繳費每人每年180元,勞動年齡內居民個人繳費每人每年300元。城鄉居民中低保、困補、低收入救助、殘疾等13類困難人員個人繳費由政府給予全額補助。
據了解,新制度實施后,城鄉居民的醫保待遇將全面提升,門診最高報銷比例達到了55%,比原來提高了5個百分點,門診年度封頂線統一為3000元;住院最高報銷比例達80%,比原來提高了5-10個百分點,住院年度封頂線統一提高到20萬元。
同時,新制度還統一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服務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城鄉居民醫保可報銷的藥品種類將由目前的2510種擴大到3000多種,與職工醫保保持一致。
據悉,北京市農村居民社會保障卡將于近期集中發放。提醒廣大農村居民,新發放的社保卡自2018年1月1日起將正式啟動使用,一定要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