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揭曉的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遷安成為河北省唯一一個入選的縣級市。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能摘取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頂級桂冠,源自于遷安在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中邁出的堅實步伐。
遷安市委書記張淑云告訴記者:“遷安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狠抓產業轉型和生態建設,走出了一條精深、新興、清新的發展道路,使這座曾經的鋼鐵大市變身為山清水秀、產業興盛、宜居宜業的活力靚城。”
作為鋼鐵大市,面對“不轉則亡,慢轉則退”的局面,遷安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按照“依托鋼、延伸鋼、不唯鋼”的產業升級思路,一手抓淘汰過剩產能,一手抓產業升級。他們在全市建立了“指標約束+末位淘汰”的標準綜合評價體系,讓鋼鐵企業劣汰優存。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壓減了1000萬噸鐵、1000萬噸鋼產能,提前3年完成“十三五”目標。
在去產能的同時,他們把精深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在完成首鋼120萬噸硅鋼、思文科德八色印鐵、正大350萬噸焊管等項目之后,又強力推進了杰普特絲網產業園、鑫達200萬噸H型鋼、金奕80萬噸鍍鋅板等項目,使鋼鐵業實現了量減質升,效益大增,到11月底實現增加值163.2億元,同比增長6.5%。
遷安還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關于推進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專門設立了1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對重點產業、企業予以扶持。同時,對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創品牌等予以資金獎勵。在實施政策引導的同時,遷安規劃了總面積24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已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和健康、傳統產業四大產業板塊,現有規模以上企業45家,到今年11月底,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6億元,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27家,成為遷安發展新興產業的重點平臺。
一個區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相適應。出于這樣的認識,遷安把改善生態環境當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持續不斷地進行區域綠化、河道整治、城市升級等生態建設工程,先后投資70多億元實施灤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投資6億多元建設三里河生態走廊,使得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44.1%,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1.3%。
以灤河整治工程為例,遷安通過實施灤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在城區形成了14平方公里的水面和6800多畝可供開發建設的島嶼,使得遷安一舉變身“中國北方生態水城”,給市區新增2000多萬立方米的潔凈水資源,同時讓遷安城區的空氣質量也有了明顯改善。
通過這種由速度型到效益型的發展方式轉變,使得遷安經濟運行質量得到了顯著提高。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32.9億元,同比增長5.3%;1月份至11月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92.6億元,同比增長9.1%,全部財政收入完成91.8億元,同比增長56.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0.4億元,同比增長21.3%,實現了5年來各種經濟運行指標同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