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班上的學生匿名投票選出最調皮的學生,坐在講臺旁邊的“特座”,這樣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真是不敢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理念已經迭代更新了,不再一味強調教師的權威,而是同樣重視學生的權利。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老師的做法顯然背離了教育的初衷,不僅與循循善誘的“春風式”教育背道而馳,更可能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教育的“懶政”。
只是一味的讓師生關系變成“命令與服從”,教育手段也只是簡單粗暴的管制,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格獨立、保持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極其不利的,這不能不說是教育者責任的缺失。也許這名票選出來的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確實存在著一定問題,然而,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這也是青春期未成年學生的普遍逆反性心理,雖然調皮搗蛋,但是正是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體現,需要老師充分理解,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坐在“特座”一座了之,這樣只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意義更是得不償失。
從法律層面來講,該班主任想出讓這位“差生”坐“特座”,在教育部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是被明令禁止的。這是一種變相的體罰學生,懲罰的是學生的人格,在在唯分制的現實背景下,學生和老師都唯分數論,分數至上,只要能取得好成績,那還管的上什么方式方法,所以,教育的“懶政”暴露無遺。
對待學生教育,尤其是調皮生更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教育者讓調皮生坐“特座”的初衷也許只是為了教育學生更好地管理,但是教育者存在著教育的缺失,詞句缺失傷害到了學生的人格,責任絕不能一推了之,而應主動承擔教育的責任。在某種意義上說,學調皮生坐“特座”是一種教育的懶政,更是教育者對學生人文情懷的淡薄,值得深刻反思。
“特座”變成了差生的歧視化“標簽”,成為“壞學生”的代名詞,坐在固定座位上,被打上恥辱的烙印,無疑對坐在這“特座”上的學生造成深深的心理傷害。作為教師,對于正在青春期的學生們,更需要的是正面引導,關愛呵護,而不是貼上標簽,不能一視同仁,票選“特座”是拙劣的管理方法,是一種傷害學生人格式的教育方式,背離了教育的初衷,與教書育人的根本宗旨也是大相徑庭。
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何時才能叫停?教育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如沐春風,希望及時糾偏,莫讓“特座”學生傷了心。
關鍵詞: 皮生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