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北京市食藥監局獲悉,自2016年7月京津冀簽署《深化京津冀食品藥品安全區域聯動協作機制建設協議》以來,三地食用農產品產銷銜接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有118個縣(市、區)的63種食用農產品銷售到北京市場,交易量近370萬噸,交易額約180億元。目前,北京市場80%的牛羊肉主要來自津冀的屠宰企業;產自津冀的蔬菜、水果占北京市場供應量的近兩成。
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北京市食用農產品集散的主要渠道和平臺。三地食藥監管部門積極引導、支持北京農產品批發市場與津冀種植養殖基地對接,建立“場地掛鉤”機制。同時,三地食藥監管部門及企業間就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樣式、購貨憑證樣式、快速檢測報告樣式、第三方檢測機構名單、產品合格證明文件制式和快檢數據等實現互認達成共識,減少了重復檢測,實現了食用農產品快速入京。
據介紹,根據2017年11月簽署的共建“京津冀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合作協議,2018年,三地將以推進京津冀區域聯動協作機制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監管協作。特別是在畜禽、水產等高風險食用農產品方面,三地將研究建立統一的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銷地準入規范,共同開展執法檢查、檢驗檢測,完善信息及資源共享機制,有效防控輸入型風險。
根據合作協議,三地將培育一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北京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將在大型連鎖商超同步推進京津冀協作機制,鼓勵來自津冀的優質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保障供應質量。同時,北京市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將建立食用農產品供應商臺賬,如實記錄供應商種植養殖基地、種植養殖企業、銷售者等供貨者名稱和農產品品種、產地等信息,做到來源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