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句古話,道出了扶貧的真諦。很多企業在參與解決貧困人口問題時,往往只重視給予貧困人口物質幫扶。但解決貧困問題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幫助貧困人口脫貧的模式,從單純的慈善捐助,轉變為建立一個系統性的、可持續的捐助模式。
自國家提出精準扶貧戰略以來,作為世界五百強的企業集團恒大便以此為統領,投身扶貧事業之中,制定了一攬子扶貧計劃,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助力貴州的精準扶貧事業。
1月9日,貴州省扶貧基金會再次收到恒大集團捐贈的20億元扶貧資金,用于結對幫扶畢節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據悉,恒大集團計劃無償投入110億元幫扶畢節市1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16年1月8日以來,已累計捐贈到位60億元。
產業扶貧——夯實永久脫貧的基礎
扶貧攻堅的核心在于產業支撐,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是實現永久脫貧的基礎。恒大集團結合大方當地實際,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特色產業,為每個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并引進上下游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幫助貧困人口就地脫貧。
目前,已建成蔬菜、肉牛、中藥材、經果林產業化基地476個;設立1億元的恒大產業扶貧貸款擔保基金,擔保總額10億元,已為334個蔬菜、肉牛等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4.4億元;已引進43家上下游龍頭企業。
易地搬遷扶貧——依托產業建設幸福新農村
易地搬遷扶貧要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的目標,必須依托產業帶動。針對住在大方深山老林里面,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房子不遮風、不擋雨的貧困群體,必須實施易地搬遷扶貧。恒大集團結合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建設帶產業依托的新農村。
目前,50個恒大新村已建成并交付,共安置2500戶10000人,縣城扶貧安置區——奢香古鎮已竣工交付,安置1000戶4000人。
恒大集團建設的新農村,配備了家私家電等基本生活用品,實現貧困戶拎包入住,每戶配建2棟蔬菜大棚,同時配備肉牛養殖、鄉村旅游等作為“第二產業”,民族小鎮配建商業街,同時就近配建農牧基地,確保貧困戶“能脫貧、穩得住”。
教育扶貧——全方位發展教育事業
發展教育扶貧,是拔除窮根的關鍵。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恒大集團通過建學校、強師資、設基金,全方位補足大方教育資源缺口。已建成11所小學、13所幼兒園、1所完全中學和1所職業技術學院,并全部投入使用。另外,與清華大學合作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目前遠程教學平臺已投入使用,已培訓550名教師及管理干部。設立的恒大大方教育獎勵基金,已獎勵資助400名偏遠山區優秀教師、600名貧困家庭優秀學生。
就業、創業扶貧——促進增收落實扶貧立竿見影
吸納就業扶貧,是見效最快的脫貧方式,“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針對貧困家庭實際情況,恒大集團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吸納大方縣貧困家庭勞動力到恒大集團及戰略合作企業就業。目前已培訓19835人,已吸納就業15959人,就業人員年人均工資4.2萬元。
創業扶貧,是脫貧致富最有效的路徑之一。為鼓勵支持貧困戶創業,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恒大集團設立了3億元的“恒大大方貧困家庭創業基金”,三年內分期分批,以貼息和獎補等形式鼓勵貧困家庭創業,幫助3萬人脫貧致富。目前,已扶持創業戶13302戶。
社會保障扶貧——關心關愛特困群體生活
慈善事業,是脫貧攻堅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恒大集團在大方縣援建的1所慈善醫院、1所養老院、1所兒童福利院已竣工交付。設立了2億元的“恒大大方慈善基金”,為孤寡老人養老就醫、困境兒童生活學習和貧困家庭就醫提供補助。另外,為14140名特困人群每人購買一份固定收益的商業保險,補足當地低保標準與脫貧標準之間的差額,實現直接脫貧。同時,組織恒大集團員工“一助一”幫扶全縣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和孤兒4993人。
據悉,恒大集團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三年無償投入30億,通過產業扶貧、搬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和保障扶貧等一攬子綜合措施,確保到2018年底大方縣18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目前,定向捐贈給大方縣的30億資金已經全部到位,103項重點援建工程已全部竣工交付,已幫助12.73萬人初步脫貧。
恒大精準扶貧不僅改變了貧窮地區落后的面貌,更通過市場化手段有機連接,建立起長效持久的扶貧、脫貧機制,為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新路子,創造了“高質量的扶貧效率”,是國內甚至國際上公益領域中的一個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