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晚,記者跟著陳增岱,穿過前院,走進練武場。只見這里燈火通明,30多個孩子正和陳德新練鷹爪翻子拳。記者看到,武術場兩側墻上寫有“德武雙修,崇文尚武”,前臺擺放著鷹爪王陳子正的照片,還有介紹鷹爪翻子拳拳法的展板。
這是位于雄縣李林莊村的陳子正故居,11間房屋,占地860多平方米。故居始建于1905年,較完整地反映了當時北方民居建筑的面貌。院中當年陳子正親手栽種的一棵枸杞樹,歷百年風雨,依然枝遒葉茂,蔭蔽一方。
陳子正是鷹爪翻子拳創始人,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的愛國武術家、武術教育家,曾任上海精武體育會副會長,是電影《霍元甲》中陳真的原型。
當年,陳子正以翻子拳翻轉動作為基礎,吸收鷹爪功法和岳氏散手刁抓擒拿的手法技能,創立鷹爪翻子拳種。目前,鷹爪翻子拳在國內外廣為流傳,有較好的群眾基礎,2008年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德新和陳增岱是叔伯兄弟,都是李林莊村村民、陳子正的后人。陳德新還是鷹爪翻子拳創始人陳子正的第四代傳人。
為保護故居、傳播鷹爪翻子拳,陳德新和陳增岱兄弟倆耗費了13年的心血。
2005年,一直住在陳子正故居的陳德新計劃推倒房屋給孩子蓋婚房。眼看著故居內老物件要被當成垃圾扔掉,陳增岱非常心疼。“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今天要是扔了,明天我們后悔也來不及啦!”兄弟倆反復商量后,決定克服困難,在村內別的地方蓋新房。
接下來,保護故居、傳播鷹爪翻子拳,兄弟倆作出了明確分工:陳德新主要負責傳播鷹爪翻子拳武學精神,在故居開設武術班,免費向村里及周邊村的孩子傳授鷹爪翻子拳;陳增岱則主要負責保護故居,并將故居向有關部門申請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多次請雄縣文化愛好者和雄縣文保所、保定市文保所專家等前來勘察,到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故居等地考證陳子正事跡……在陳增岱的推動下,陳子正故居于2007年被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入省文物保護單位。
從開始修繕維護故居時,兄弟倆就定下了死規矩:不求自居,不搞經營。“我們不是為賺錢做這件事的。把故居保存下來,既能傳播鷹爪翻子拳的拳法和武術精神,又便于武術愛好者來此尋根。要是游客太多,可能會影響故居保護。”陳增岱說。
更換線路、修繕墻體、修補房頂……這些年來,兄弟倆不斷修繕維護故居。“這13年一共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面對這樣的提問,陳增岱淡然一笑:“根本沒記過!”
兄弟倆的想法很簡單:“人生在世,總要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把故居留存下來,方便我們紀念祖先的同時,也能為子孫留下一筆社會財富。”
聊起未來,陳德新信心滿滿:“傳承是發展的基礎,相信雄安新區在規劃建設時,會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為鷹爪翻子拳等傳統武術提供好的傳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