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現場辦公為流浪人員辦理戶口。
民警幫助流浪人員拍攝身份證照片。
2月4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松花江鎮福利服務中心內一片歡聲笑語。“鄭九金!這是你的名字,看看你的照片,戶籍和身份證信息……”,被別人叫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王老二”如今面對新的開始顯得有些局促,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核對”自己的新身份,嘴里不住地笑。
“讓一下,大家幫幫忙把他抬到椅子上照相。”長春市戶政支隊身份證科科長李冰攙扶著一名高位截癱的男子走到跟前。“我們給你起了新名字,鄭長久!取意長久,你的生日就定在7月1日吧,與黨共同慶生,時刻也別忘了黨的關懷。”
據了解,當日獲得“新身份”的16名人員屬長春市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通過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和人像對比戶籍信息系統查詢不到身份信息,均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和精神疾病以及智力和肢體等方面的殘疾,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真實身份,因無戶口導致無法享受特困人員供養、醫保等社會救助政策,生存及生命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
“對流浪乞討人員來說,僅僅因為自身原因無法查明身份信息而成為‘黑戶’,與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價值取向相悖。因此,承認和主張他們的公民權利,讓他們獲得穩定的社會制度性救助,獲得基本醫療和生活保障,意義重大,更是我們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長春市公安局戶政支隊政委匡偉琦說。
為了讓流浪乞討人員的生活健康得到進一步保障,市公安局和市民政局從調查、審核、申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防止出現犯罪分子“洗白”身份逃避法律制裁和雙重戶籍情況出現,兩部門聯合進行DNA采集并與國家相關數據庫比對,確保準確無誤。
據了解,2015年民政部和公安部曾聯合發文要求加強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身份查詢和照料安置工作,吉林省和長春市政府隨即出臺了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的實施意見,要求民政局和戶政支隊成立專班,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解決流浪乞討人員戶口問題。
據介紹,兩部門聯合辦公,在兩天時間內共為111名流浪乞討人員辦理戶籍業務,提供包括信息核查、信息采集、落戶、辦理身份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