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凱迪生態(4.990,0.00,0.00%)前董事長陳義龍曾經公開宣稱:“2015年,凱迪(規模)將突破600億元;2020年,凱迪銷售額將達3000億元;到2030年,凱迪的規模可能做到1萬億元。”
如今,第一階段目標時限已到、距離3000億元目標僅有2年,凱迪生態深陷系列負面事件,并在最近一年間大面積爆發:
票據實質性違約、數月未發員工工資、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7年年報久拖未披、大股東所持股份遭司法輪候凍結、母公司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
自2009年從控股股東陽光凱迪(前稱“武漢環泰”、“凱迪控股”,下文統稱“陽光凱迪”)處收購9家生物質電廠開始,凱迪生態(前稱“凱迪電力”,下文統稱“凱迪生態”)切入生物質發電行業,從此開始了一場大規模收購電廠、大規模融資舉債的擴張運動。
很顯然,過去10年的運作,并沒有為這家企業帶來預期中的變化,反而一步步將之推向了再也無法掩蓋的流動性危機之中。
分析凱迪生態如今面臨的窘境,有人說是沉重的財務負擔使然,有人說是生物質燃料短缺或成本過高所致,還有人甚至說公司“拿錢沒辦事”、“被大股東掏空”。真實的凱迪生態究竟是什么樣子?
誰的凱迪生態?
陽光凱迪入主凱迪生態,已是14年前的往事。2004年,陽光凱迪前身武漢環泰收購中聯動力持有的凱迪生態13.398%的股份,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彼時,凱迪生態上市才5年。其后,陽光凱迪多次向凱迪生態注入資產,上市公司主業由煙氣脫硫行業轉型為煤電汽灰渣產業鏈。
2009年,凱迪生態從陽光凱迪處收購南陵、淮南、崇陽等9家電廠,從此切入生物質發電行業;2014年,陽光凱迪旗下生物質資產(除生物質燃油項目外)整體注入凱迪生態,公司又轉型為一家集生物質發電、風電、水電業務于一身的清潔能源企業。
截至去年三季度末,陽光凱迪共持有上市公司29.08%的股份。按照凱迪生態的說法,因控股股東的股權結構分散,沒有一方能夠控制上市公司董事會,故公司并不存在實際控制人。
從陽光凱迪的股權結構來看,豐盈長江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陽光凱迪31.5%股份,為后者第一大股東;而陳義龍則持有豐盈長江66.81%的股權。
在湖北資本圈里,誰都知道陳義龍是凱迪的“靈魂人物”,雖然他在2013年已經辭任上市公司董事長,但新任董事長李林芝也多被認為是陳義龍的代言人。
在凱迪生態內部,陳義龍更像是一個符號、一種象征,近幾年每次召開年度股東大會時,李林芝都不免會提起陳義龍作為上市公司以及國內生物質發電的“奠基者”和“引路人”的角色。
翻看陳義龍的簡歷,1959年1月出生的他今年已近六旬,目前他擔任陽光凱迪董事長,同時也是湖北省工商聯副主席,是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可以看出,大學老師出身的陳義龍,過去在與之相關的商界和政界關系的處理上都游刃有余,他甚至可以邀請到重要的政、經人物到他備受市場質疑的“柴變油”項目視察,并將之作為宣揚公司價值的依據。
2015年2月,中國華融前董事長賴小民曾公開為陳義龍站臺,他在主旨演講中說:“我從陳義龍董事長身上有了新的發現,知道能源還可以種植。我接觸它的時候,當時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投資凱迪,我投了20億!”
今年4月,因個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賴小民接受紀律審查和檢查調查。直到現在,凱迪生態仍與華融保持著各種合作關系。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華融還直接持有凱迪生態2.81%的股份。
在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的印象中,陳義龍更像是一名“演說家”。
在任何公開場合,他總是西裝筆挺、梳戴整潔、正襟危坐;在股東大會上,針對投資者的一個問題,他可以獨自一人滔滔不絕、聲情并茂、例證豐富地“演說”兩三個小時,內容除了描繪生物質發電的宏偉藍圖之外,還不免用自己的一套算法和理論來側面印證市場對凱迪的低估。
2011年4月,在接受武漢本地媒體采訪時,陳義龍放出“萬億”豪言,這份載有采訪內容的報紙被放置在其后公司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供投資者取閱。
然而,認定凱迪前景光明的大股東,卻在陳義龍的表態后大筆套現。當時,受“萬億”目標刺激,凱迪生態股價從15元左右一路漲至近25元,而陽光凱迪則通過大宗交易系統減持上市公司2888萬股,套現近6億元。
到2017年11月15日,凱迪生態停牌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僅報收4.99元/股。
循環往復的并購
陽光凱迪入主凱迪生態以來,上市公司沒有搞房地產,也沒有去貼其他熱門行業,倒是一心一意扎根在環保和生物質這個領域,這是陳義龍“引以為傲”的事。
以生物質為燃料來發電,雖不屬于什么新能源,但相比傳統火電而言,畢竟污染少,這也正好符合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的國策。陳義龍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按照國家目前的生物質發電補貼政策,只要發電就能上網,而且上網電價高達0.75元/度甚至更高。
如此一來,陳義龍的“商業邏輯”便可以講圓了,他多次宣稱“一個生物質電廠正常經營下一年利潤可以達到3000萬”。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陽光凱迪的投資也可以套現了,前期布局的電廠,不論盈利與否,在大環境和“商業邏輯”面前,上市公司統統買單。
第一批收購:
2009年,凱迪生態以3802萬元的價格,收購陽光凱迪旗下南陵、淮南、崇陽、來鳳、祁東、隆回、安仁、茶陵、松滋等9家電廠。直至現在,這些電廠仍是凱迪生態生物質發電的主力軍,相比此后的收購,這筆收購可謂“物美價廉”。
彼時,除了這9家電廠之外,陽光凱迪旗下還有102個生物質能電廠項目,并承諾在適當時機,通過資本運做的方式將之全部轉讓給凱迪生態。
第二批收購:
2010年,凱迪生態收購陽光凱迪旗下宿遷、萬載、望江等3家電廠,交易價格2.96億元。2012年,凱迪生態又以9618萬元的價格,收購陽光凱迪所持五河電廠51%股權、桐城電廠51%股權。這兩筆收購均設有業績承諾。
2013年,凱迪生態披露年報數據顯示,這5家電廠2012年凈利潤均為虧損狀態,與此前的承諾利潤相去甚遠。根據協議規定,陽光凱迪又以4.4億元的總價回購了這些電廠的股權。
第三批收購:
2014年,凱迪生態以2.07億元的價格收購陽光凱迪旗下北流、浦北、平樂等3家電廠,與此前收購的一代電廠不同,凱迪生態表示這3家均為效率更高的二代電廠,裝機容量均為1*30MW。據介紹,一代電廠度電燃料需求約為1.7公斤,而二代電廠僅需1.2公斤左右。
第四批收購:
2014年7月,凱迪生態開始停牌籌劃資產重組,后披露的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以68.51億元的價格收購關聯方旗下87家生物質電廠100%股權、1家生物質電廠運營公司100%股權、5家風電廠100%股權、2家水電廠100%股權、1家水電廠87.5%的股權以及58家林業公司100%股權。
此次并購也是凱迪生態上市以來最大的一筆并購,生物質電廠方面,就連尚未開建的電廠也一并打包甩給了上市公司。這87家電廠中,只有21家建成,且其中絕大部分尚處虧損狀態;另有49家尚未開建。
而這21家已建成的電廠中,有5家還是陽光凱迪2013年從上市公司回購的電廠。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對比財務數據發現,這5家電廠中,有3家直到2014年上半年仍處虧損狀態,這也顯得陽光凱迪4年前給出的業績承諾“十分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