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航節能(5.810,0.00,0.00%)5月30日晚間回復了深交所的關注函,從公司的回復來看,事情出現了轉機,公司表示,“媒體報道事項并不屬實。相關信息并非由公司董秘發布,公司董秘在期間未接受任何媒體采訪,也未指使或認可任何媒體發布相關信息”。究竟怎么回事呢?
據公司回復函公告事情經過,2018年5月28日下午開盤后不久,公司股票在公司不存在任何重大利空的情況下突然跌停,隨后公司董秘接到多個投資者電話詢問相關事宜,公司董秘都表達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正在核查相關原因等意思。
大約在下午2點幾分的時候,公司董秘接到該投資者電話,針對股價暴跌事宜,其在電話中焦急詢問公司經營情況是否正常,公司董秘就該投資電話詢問的各項問題,與其進行了約1-2分鐘的對話答復,在此期間該投資者并未表明是對公司董秘進行采訪也未提前給公司董秘發送采訪提綱。
公司董秘把其當作一般的投資者對其詢問的相關問題和看法進行了交流告知該投資者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公司層面沒有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對公司股價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信息。
同時針對該投資者的詢問告知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我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目前也無法核實和排除是否有個別股東存在爆倉可能。后告知公司一切經營正常,現在資本市場比較差,投資者壓力都大,我們會積極推進公司各項業務的落地,爭取未來能有好的事情發生回饋各投資者。
公司董秘在與該人交流過程中,僅把其作為普通的投資者與其進行交流,在目前資本市場波動如此劇烈的情況下,按照相關規定要求保護中小投資者知情權出于好意與其進行了符合規定的交流和開導。在交流的過程中,公司董秘未向該投資者泄露任何未公開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違規。
公司認為,是媒體未能準確理解公司董秘所說之話,并且未明確告知要對其進行采訪。
從公司的回復中可以看到,董秘表達的是,“我們會積極推進公司各項業務的落地,爭取未來能有好的事情發生回饋各投資者。”,媒體寫的是,“未來還會有一些利好將要釋放”。兩者的意思其實差別是很大的,因為沒有錄音,所以也無法知道原話是怎么說的。
不過,從首航節能的事情,董秘們可以得到幾個經驗,1、接聽咨詢的電話要問清對方身份,然后要根據身份的不同來注意措辭,投資者需要安撫,媒體就需要謹慎,不要前面接聽了幾個投資者電話,就想當然認為打電話的都是投資者,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出現。2、澄清一定要及時,其實媒體報道5月28日下午2點30分左右就出來了,如果與公司董秘的說法不符合,公司5月28日收盤后或者當日晚間就應該有澄清公告出來了,如果澄清及時,深交所5月29日也不會發來關注函,引發新的輿情問題。
《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11.5.4規定:公共媒體傳播的消息(以下簡稱“傳聞”)可能或者已經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向本所提供傳聞傳播的證據,并發布澄清公告。
雖然公司因為大股東持股面臨平倉風險5月29日停牌了,所以5月29日沒有澄清不影響投資者交易公司股票,但是從事情發生到收到關注函才澄清,還是可以看出公司在面對輿情這方面澄清較慢。
首航節能歸咎的原因是媒體理解錯誤,畢竟公司公告表示的內容和媒體表示的內容存在著明顯意思不同,我們當然也希望這是個反轉的劇情。不過最后的真相是什么,雙方都應該拿出一個錄音來證明自己。最后問題來了,一個有經驗的董秘能否通過對方問的問題判斷對方是投資者還是媒體?畢竟現在媒體以投資者身份打電話的情況也不少。
關鍵詞: 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