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4月份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前4個月經濟運行情況來看,經濟恢復仍在持續當中;從下半年情況來看,經濟持續恢復還有較好的支撐。
“全球經濟持續恢復有利于外需增長,內需恢復也在穩步推進。”他說,國內來看,隨著就業改善、居民收入增加、整體消費環境改善,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持續提升。市場需求訂單、企業預期等情況較好,有利于企業投資增加。近期,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度比上年進一步加大,也有利于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基于這三方面因素,經濟保持穩定恢復前景可期。”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會對我國國內經濟增速帶來哪些影響?“還需要觀察。”付凌暉說,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處在由過去的粗放型、高投入、高消耗增長向節約型增長轉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從目前來講壓力比較大。但同時也要看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也會創造出新的需求。“比如,節能環保行業、相關的節能技術以及碳排放技術,都能創造出新的增長點。”
經濟運行恢復態勢沒有改變
有記者注意到,4月份多數生產和需求指標比3月當月增速有所回落。對此,付凌暉回應稱,“這是受上年同期基數逐步抬高的影響??偟膩砜矗洕\行的恢復態勢沒有改變。”
他解釋說,從兩年平均增速和環比增速來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同時,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發展持續壯大,企業預期和效益改善。
具體而言,看生產,4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兩年平均是6.8%,比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同比增長6.2%,雖比上月有所回落,但整體上還是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看需求,出口保持較快增長,4月份出口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4.7%,比上月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同比增長4.3%,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1月~4月,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同比增長3.9%,比1月~3月加快1個百分點。
看就業和物價,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今年前4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437萬人,就業總體是在擴大的。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9%,保持溫和上漲態勢。
看新動能發展,在規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兩年平均同比分別增長11.2%和11.6%,明顯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綠色低碳智能型新產品也保持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兩年平均增速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看企業預期,制造業PMI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均連續14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說明企業活力也在持續改善。
消費增長仍保持擴張態勢,進口增速創新高
今年一季度,消費在三大需求中的貢獻率已回升至最大。付凌暉表示,4月,消費增長仍然保持擴張態勢。
從消費類別看,在商品消費恢復的同時,服務消費也保持恢復。4月份商品零售兩年平均同比增長4.8%,與1月~3月持平。從服務消費來看,4月份餐飲收入兩年平均同比增長0.4%,一季度兩年平均下降1%。
從消費形態來看,網上零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1月~4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5.6%,比1月~3月加快0.2個百分點。從實體店零售來看,兩年平均增速也比上月有所加快。
從商品零售來看,多數商品零售類別都保持了增長,18個大類當中有17個大類兩年平均增速都保持了增長。其中,基本生活類、升級類商品零售增速較快。
他預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會持續改善。隨著經濟穩定恢復,就業在擴大,一季度居民收入也在增加,這有利于提高消費能力。盡管近期出現了一些局部疫情,但是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較好,有利于增強消費者信心。隨著經濟恢復,消費者對于經濟前景的預期在改善,也有利于增強消費預期。
今年我國進出口保持了較快增勢,超出了社會預期。根據當日公布的數據,4月當月進口增速創近10年新高。對此,付凌暉表示,主要是兩方面因素:一方面,由于去年的低基數,這可能是主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國內經濟逐步恢復、市場需求擴大,帶動了進口的增長。
談及全年外貿走勢,付凌暉稱,下一階段,外貿保持增長、穩中提質是有基礎的。從國際來看,盡管近期部分國家疫情出現了變化,但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仍能夠延續。從國內來看,國內生產恢復比較好,我國工業行業門類齊全,工業生產恢復的各方面保障條件較好,能夠有效應對外部需求的變化。此外,中國堅定推動對外開放,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仍然會繼續發揮作用。
PPI同比漲幅擴大主因是上年同期基數較低
數據顯示,4月PPI同比上漲6.8%,漲幅比上月擴大2.4個百分點。付凌暉表示,PPI同比漲幅擴大,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總的看,PPI上漲由于去年的基數在逐步回升。下一階段,基數影響對于PPI漲幅擴大的抬升作用會降低。”
付凌暉分析說,PPI同比漲幅擴大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是上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二是國內經濟逐步恢復,需求逐步改善。三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輸入性的影響。
PPI上漲壓力是否會傳導到CPI,導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對此,付凌暉回應說,“PPI對CPI肯定會有傳導,但中國的工業行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長,上游向下游的傳導逐步遞減。從這幾年特別是2016年的情況來看,PPI向CPI的傳導整體上并不是那么明顯,主要原因是下游的市場競爭非常充分,市場供給能力是比較充足的。”
對于全年物價走勢,付凌暉判斷認為,全年價格保持穩定還是有條件的。目前CPI處于溫和上漲,4月份同比上漲0.9%,核心CPI只有0.7%,也是小幅上漲。
“從整個供需關系來看,目前也不支持價格大幅上漲。”他談道,中國經濟整體處于恢復進程中,很多需求方面的指標,比如投資、消費指標的增速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從供給端來看,生產供給總體恢復是較好的,供求關系也不支持價格大幅上漲。
付凌暉表示,面對疫情沖擊,我國去年出臺了一些應急性的措施,從今年來看,這些財政貨幣政策應急措施是在逐步退出、逐步轉向。從財政貨幣政策條件來看,也不支持價格大幅上漲,沒有采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也沒有實施大規模的“大水漫灌”貨幣政策。(記者 付朝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