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假期為1月21日至27日,高速公路實施小客車免費通行政策。19日,廣州市交通運輸部門提前預測了春節假期的交通出行狀況并發布出行指引,確保市民平安、健康、便捷、舒暢出行。
記者了解到,從1月7日春運開始至1月18日,廣州地區累計到發旅客913.9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9.8%,已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6成水平。2023年春運從1月7日開始至2月15日結束,共計40天。經會同鐵路、公路、民航、水路等運輸企業分析研判,預計2023年春運旅客到發總量約2807.9萬人次,日均70.2萬人次,同比2022年春運增長2.3%,相比2019年春運下降52.5%。
(資料圖片)
交通項目建設方面,春節前,南大干線西段部分路段和車陂南隧道順利完工,1月18日正式開通試運行。紅旗市場人行天橋、廣州大道快捷化改造二期—節點改造工程、永九快速路北延線(高職園區段)、白云六線工程(東鏡東路—曙光路)主體完工并具備開通條件。
春節假期中心城區交通運行整體“暢通”,高快速路節前節后呈現多波出行小高峰
2023年春節假期(1月21日—27日)即將來臨。多地口岸正式恢復通關,跨境旅游重新開通,今年春運期間市民返鄉、探親欲望較濃,16日(臘月廿五)開始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指數有明顯的逐日下降趨勢,路面交通明顯好轉,屆時出行熱點主要集中在進出城通道、交通樞紐周邊道路;放假期間中心城區交通運行整體持續在“暢通”等級;節后市內道路擁堵指數將逐步回升,至元宵節前后恢復交通常態。
出城高峰時段易緩路段預測
預計高速公路出行客流同比呈漲勢,受返鄉、探親、自駕游等多重客流的疊加影響,節前節后呈現多波出行小高峰。整體看,出城高峰較分散,返城高峰主要集中在1月27日(正月初六),1月29日(正月初八),屆時機場高速、華南快速、北環高速等路段短時車流較密集,易出現局部交通緩慢情況。
市內交通出行方面,進入春運以來,隨著企業提前放假、外來務工人員陸續返鄉過年等,市內整體交通壓力明顯減少,道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
目前,中心城區整體交通加速進入春節前“節前順暢”階段,路網以“基本暢通”—“輕度擁堵”狀態為主。廣州大道、黃埔大道、環市西路、廣園快速路、科韻路、華南快速等主要進出城通道,以及白云機場、火車站、東站、南站等客運樞紐周邊道路局部路段或有短時緩慢。此外,今年廣州多區恢復花市活動,預計在1月19日至1月21日(臘月二十八至除夕)期間,各區迎春花市舉辦地如越秀的北京路,荔灣的文化公園、西關永慶坊及荔灣湖公園,黃埔的黃埔公園、科學城(綠軸廣場)及知識城周邊區域人流車流有所增多。春節假期,市內出行主要以市民團聚、悠閑娛樂及觀光購物為主,應節活動有所增多,天河城、北京路、江南西等熱門商圈,永慶坊、白云山、廣州塔、長隆及融創等主題地標景點,老牌、網紅食肆周邊聚客力較強,出行高峰集中在9—12時、17—20時。
高快速路出行方面,總體看,跨市交通流動有所增加,今年春運高速路網運行呈現“節前客流提前,相對分散,節后返程有幾波小高峰,潮汐明顯”特征。其中返程車流有三波小高峰,分別為:1月27日(正月初六),1月29日(正月初八)以及元宵節(周末,2月5日),高峰時段為14時—19時。
從局部交通看,出城高峰期間,以北行、西行為主的跨市跨省返鄉車流疊加以城市為中心向周邊擴散的中短途出游車流,機場高速(三元里—蚌湖立交段)、華南快速路(龍洞收費站—春崗立交段)、華快三期(平沙立交—朝陽立交段)、樂廣高速(花山互通立交—花山隧道段)、沈海高速(北二環,蚌湖立交—龍山立交段)以及廣州繞城高速(南二環,東涌立交—張松立交段)、莞佛高速(坦尾立交—虎門大橋段)等路段部分節點部分時段車流量較大。
返程高峰易緩行路段主要集中在:機場高速(三元里—蚌湖立交段)、華南快速路(龍洞收費站—春崗立交段)、華快三期(平沙立交—朝陽立交段)、北二環(蚌湖立交—龍山立交段)、大廣高速(石嶺互通)、廣河高速(春崗立交—八斗立交段)、北三環(機場北立交—楊荷立交)、樂廣高速(花山互通立交—花山隧道段)、許廣高速(廣清立交—朝陽立交段)、沈海高速(蚌湖立交—和順立交段)、莞佛高速(坦尾立交—虎門大橋段)、南二環(魚窩頭立交—張松立交段)等瓶頸路段。
同時,廣佛高速沙貝服務區、橫沙服務區,京港澳高速瓦窯崗服務區、廣河高速正果服務區、大廣高速從化服務區、樂廣高速花城服務區、沈海高速(北二環)火村服務區以及珠三角環線高速(北三環)新安服務區等高速服務區或出現車流量密集,車輛進入服務區排隊時間較長的情況。
客運出行客流總體平緩,返程客流高峰集中在東莞、中山等珠三角線路
近期返鄉流和探親客流較為平緩,市交通運輸部門預計節后1月26日(正月初五)和1月29日(正月初八),旅客將集中返程,各客運站會迎來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佛山、珠海、東莞、中山等珠三角線路,預計客運站日均發送量約為2.86萬人次,同比2022年同期下降約6%。
入城高峰時段易緩路段預測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盧夢謙 通訊員 交通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 交通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