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隨著3月31日焦炭的第一輪提降,自1月10日以來歷時77天的焦鋼博弈的僵局被打破。77天里,焦炭市場經歷了鋼廠提降以及焦化廠提漲行為,雙方價格拉鋸良久,但對于提漲行為主流鋼廠始終未有反饋,直到3月的最后一天焦炭開啟第一輪提降。本輪提降幅度在50-100元/噸之間,這77天內究竟發生了什么?為何在鐵水產量攀升和庫存歷史低位的背景下焦炭價格失去彈性如此之久?
圖1 日均鐵水產量&焦炭價格走勢 |
數據來源:Mysteel、iFind、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 |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77天內究竟發生了什么?一月以來,隨著國家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和穩經濟政策及其配套政策的發布,市場信心逐漸轉好,市場表現出復蘇向好的信心:31鋼廠焦炭情緒指數由17.74飆升至48.39,124家獨立焦化廠情緒指數由27.42上升至69.35,透露出市場對復蘇的信心十足,在此期間焦企對焦炭開啟了提漲,然而由于鋼廠噸鋼仍處于盈虧平衡線附近,螺紋高爐利潤仍虧損,提漲對于當前成材需求并未出現“報復式”增長的鋼廠而言無疑使雪上加霜,因此,雖然當時鋼廠對焦炭存在剛需,但鋼廠并未對此做出回應。然而,另一方面,進入3月以來出現了一個劇烈的拐點,使焦炭情緒指數斷崖式下滑,31鋼廠焦炭情緒指數回落到33.87,而124家獨立焦化廠情緒指數更是直接回落到27.24.在此期間,鐵水日均產量一路攀升,由220噸/日持續上升至243.35噸/日,漲幅達21.05噸/日,考慮到當前焦炭的全行業低庫存和鐵水日耗的增加,這種價格失去彈性的現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圖2 焦炭市場情緒指數 |
數據來源:Mysteel、iFind、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 |
如果結合產業鏈來看,第二個問題或許能找到答案。作為焦炭的主要原料端,焦煤的價格對焦炭的成本起到支撐作用,而僅2023年前兩個月,焦煤超預期的供給增量帶來的供需寬松價格走弱成為焦炭成本支撐松動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消除疫情影響后,進口端蒙煤通關持續高位,前兩個月進口量達646萬噸,同比增速超470%。2023年市場普遍對蒙煤進口有1500萬噸左右的增量,加上澳煤進口放開,考慮到澳煤的高品質,當前雖然由于價格倒掛并無優勢,但隨著價差縮窄,預計下半年將陸續放量;另一方面,國內氣溫回暖,部分邊界保供煤種或轉為焦煤銷售,加上煤礦開工恢復正常,國內供給有小幅增量。
此外,下游成材的表現也是重要的一環。在鐵水產量一路攀升之際,現貨價格卻走出了相反的行情:焦煤由2499.4元/噸下行至2296.8元/噸,下跌202.6元/噸;螺紋HRB400E由4160元/噸下行至4140元/噸,下跌20元/噸;熱卷由4250元/噸上漲至4410元/噸后回落至4290元/噸,漲幅縮窄至40元/噸。可以說,在鐵水產量徑直上行的過程中,現貨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震蕩回落,市場的強預期在時間的驗證下走弱,弱復蘇成為當前市場的共識。
基建作為兜底已成為共識,當前市場預期主要集中在地產端,當前地產仍筑底,政府報告多次出現“高質量發展”字眼透露出地產的復蘇將不會出現劇烈反彈,而是以穩和優為主,從房地產企業的角度看,資金仍是多數房企痛點。2023年第一季度,受預供地新規影響,一季度實際進入土拍的地塊數量大幅減少,考慮到2022年土拍市場已處低位,2023年一季度土地成交規模同比進一步下降32%。從房地產企業的角度看,即使核心城市紛紛加大優質地塊的出讓力度,一季度房企投資仍舊低迷,據統計,到3月底,仍有近七成百強房企尚未有新增土儲入賬,這意味著未來6-10個月地產新開工仍將維持低迷的態勢。拿地房企以銷售TOP20為主,其中14家房企拿地金額占地產百強的74%,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目前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同比仍走負,說明多數房企仍未走出“鍋中無米”的窘境。
圖3 地產開發資金來源 |
數據來源:Mysteel、iFind、國海良時期貨研究所 |
回到期貨市場,截至4月4日收盤,黑色全線繼續下挫,焦煤、焦炭領跌,亦驗證了上述觀點。焦煤主力05合約收于1757.5元/噸,下跌64元/噸(-3.51%);焦炭主力05合約收于2573.5元/噸,下跌113元/噸(-4.21%)。焦煤的供需寬松帶來的價格下行松動了焦炭的成本支撐,帶動焦炭價格下行。總之,雖然鐵水產量上升對雙焦存在剛需,但考慮到預期復蘇并未如市場預期般具有“報復性”反彈,在供需均有增量的情況下,需求復蘇帶來的增量才是決定價格下限的關鍵。而當前,鋼廠鐵水日均產量基本接近歷年高點245噸/日附近,上行空間有限,加上市場對粗鋼限產已形成預期,或將進一步壓縮雙焦需求空間。短期內,雙焦將延續震蕩偏弱走勢,后續將繼續關注政策情況、產業鏈開工率、鋼廠和焦化廠利潤情況以及成材生產節奏。
(文章來源:國海良時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