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2月28日至3月1日,廣州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新穗新彩:互聯網+科技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2023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記者走進逸仙電商、樹根互聯、凡拓數創等8家廣州互聯網代表性企業,探尋新技術賦能下,廣州數字經濟的新發展和廣州互聯網企業迸發的新活力。
以技術創新實現企業轉型
(相關資料圖)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一眾互聯網企業在這座創新引領型城市中繁榮生長。在這個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海珠本土孵化和培育的互聯網+實業美妝新銳公司,逸仙電商以數字經濟助力廣州高質量發展。
逸仙電商CFO楊東皓表示,公司一直堅持研發+供應鏈的雙輪驅動模式,研發作為品牌最核心的基礎建設之一,會不斷加大投入,保證產品持續創新。記者了解到,逸仙電商Q3研發投入3390萬元,研發費用占比從上年同期的2.7%增加到3.9%。該投入比例位居國貨美妝集團頭部,與全球行業研發投入的平均百分比持平。逸仙電商的飛速成長,離不開廣州優越的營商環境、豐厚的化妝品行業基礎以及政策的支持和引導。海珠區的另一家本土科創企業樹根互聯,同樣以科技實現企業高質量轉型。
“想要把整個工業往質量上發展,關鍵在于效率的提升。”作為中國工業互聯網領域最早的開拓者之一,樹根互聯持續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其定位為數字化轉型新基座,開發了以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根云平臺。樹根互聯首席運營官黃路川告訴記者,通過“數字互聯”“工業互聯”操作系統,可以幫助制造企業在城市化競爭中,用更少的資源消耗能力去實現高質量轉型。
據了解,樹根互聯自成立以來,不斷開拓跨行業、跨領域的服務能力,已為裝備制造、鋼鐵冶金、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等數十個工業細分行業近千家工業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
以科技手段賦能產業新生
近年來,廣州市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作為戰略工程,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形成更具特色的全市網絡經濟產業規模。位于天河區的凡拓數創成立于2002年,是AI、3D數智產品及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服務提供商,廣泛應用到文化文博、科教科普、智慧城市、產城文旅、文體活動、建筑設計等領域。記者了解到,凡拓數創自2019年自研虛擬數字人,其包含人工智能和交互技術兩大核心技術。凡拓數創副總裁王筠表示,文化文博領域由于歷史文化元素眾多,數字虛擬人可以利用科技優勢帶來的互動性和智能性,把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故事講述出來。
通過在天河區企業實地走訪,記者既了解到如何以科技手段賦能文化產業,也感受到如何通過科研優勢促進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自成立以來,華南國家植物園專注于物種保育科研工作,在珍貴林木、藥用植物和觀賞花卉的引種馴化和產業化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隨著2022年華南國家植物園的正式啟動,蘭園被列入華南國家植物園的重點建設園,計劃建成國內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蘭園。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曾宋君告訴記者,隨著科技賦能,研究團隊在蘭花的保育、新品種的培育、種苗的規模化繁殖和高效栽培方面定會取得更為突出的成果。
同時,結合園內豐富的特色動植物資源,華南國家植物園也充分發揮了深厚的科研優勢,轉化科普資源,推動科研科普化,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作為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貢獻者,華南國家植物園將為廣州這個國家一線城市新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建設,繼續做出重要貢獻。
粵港澳(國際)創新工場孵化科創企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州市南沙區,一批的高端制造、數字化企業在此生根發芽、蓬勃發展。
記者走進位于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的粵港澳(國際)創新工場,一個個灣區青年在辦公區域忙碌著。“現在入駐的港澳團隊和項目接近一半,擁有許多優秀團隊,包含合成生物學、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高民介紹,粵港澳(國際)創新工場由南沙區與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合作共建,平臺依托香港科技大學在人才培養、知識轉移、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創新粵港澳及國際科技合作機制,吸引港澳及國際青年到南沙創新創業,著力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科技創新創業核心載體和人才聚集地。
廣州市凱佳光學科技有限公司便在粵港澳(國際)創新工場的孵化下得以快速發展。“政府的政策支持落實到初創企業,對我們初期的孵化和啟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廣州市凱佳光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婁凱表示,通過粵港澳(國際)創新工場,得到了資金的支持,包括投資機構和政府政策補貼,同時更容易招聘到企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在南沙區開展光學儀器研發、生產、推廣非常順利。”他介紹,團隊已經研發出一批高精尖的光學儀器,其中已有十幾項產品正逐步推向海內外市場。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迅猛發展,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源泉。”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肖國偉表示,高科技企業的產品和技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和迭代升級,更需要面向國際化的競爭市場。他認為,南沙區已經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在南沙區感受到了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更好地對接上下游的客戶。”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葉作林、黃嵐